時年冬末,袁方班師還往定陶。
敗袁紹,誅袁譚,退呂布,袁方在群敵環伺的不利局面下,用了不到短短半年的時間,幾乎完成了天下人都想象不到的壯舉。
此刻的袁方,已是威震天下,令一切厭惡他,崇敬他的人,統統都刮目相看。
還往定陶的第一件事,袁方就是大賞有功文武,乃至於三軍將士。
第二件事,就是秋後算賬。
那些在離狐之戰時,鬧得最兇聲援袁紹的那些豪強世族們,袁方毫不留情,對這些不臣之徒,統統都加以嚴酷的懲處。
恩威並重,方為御人之道,這個道理袁方深知。
對於那些在危難關頭,堅實的站在袁方這邊,即使是在最困難的對峙時期,也沒有異心的屬下,袁方毫不吝嗇的賞賜他們,給他們加官進爵。
而對那些公然跳出來,響應袁紹的叛賊,袁方也絕不會手軟,以鐵血政策誅殺。
一時間,三州之地是血腥再起,尤其是沛國等離袁紹老家汝南最近的諸郡國,被袁方逮捕下獄,誅殺流放者,數以千計。
這一場南北的決戰,袁方不僅擊敗了袁紹,也趁機看出了誰是懷有異心之徒,正好將之一併剷除,更加穩固了他在中原的統治。
袁方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上表於洛陽天子,表奏自己擊敗袁紹的功績,向天子報捷。
身為大漢朝的大將軍,身為尊王攘夷的倡導者,袁方今大敗袁紹,擊退呂布,大義上是拱衛了漢朝的疆土,保護了漢天子的面子。
所以,戰後袁方自有必要,向天子彰顯一下自己的功績。
其實說明白了,袁方就是在向天子索取封賞。以獲取更多的大義名份。
袁方的上表一至洛陽,立刻點燃了洛陽,以董昭為首,暗中依附於袁方的一眾朝臣們。紛紛群起上表,建議天子劉協加封袁方。
近幾年的時間裡,董昭在洛陽的任務,除了監視天子之外,就是暗中為袁方網羅支援他的朝臣。
除董昭本人之外,包括鍾繇在內的一批朝臣,都被他所籠絡。
而在袁方的上表推薦下,這些人也被天子委以重任,多居於三公九卿中的顯要地位。
董昭這麼一煽動,鍾繇等人自是紛紛上表追隨。請天子封賞袁方。
在眾臣的奏請下,天子想不加封袁方也不行,只得下達聖旨,破天荒的加封袁方為大司馬大將軍。
漢朝之制,大將軍統帥天下兵馬。為全*隊統率,位在三公之上。
西漢時,自武帝時起,為尊寵有功的衛青,又在大將軍之前冠以大司馬之職,號為大司馬大將軍。
整個漢朝,只有衛青。以及霍光二人,擁有大司馬大將軍的頭銜,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後東漢之時,光武帝為扼制臣下權力,就廢除了大將軍前加大司馬的稱號。
而今。時隔數百年,漢廷天子又重新將這無上榮耀的頭銜,加在了袁方這個年輕的諸侯頭上。
有了這個頭銜,袁方的實際權力雖未有什麼增長,但大義的名份。卻更重了。
果然,天子這道頭銜一下,袁方是風光無限,立時成了天下人議論的焦點。
身在洛陽的朝臣們,暗中向袁方示好者,是與日俱增,而中原諸州的世族豪強們,也紛紛上書,宣示對袁方的忠誠。
原本那些隱於鄉野,觀望形勢的不少名士智者,也紛紛的出仕,加入到袁方集團,為袁方效力。
南北決戰後,中原的形勢,變得對袁方更加有利
袁方卻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清楚的知道,一切所謂頭銜官位,其實都是軟實力,只有拳頭這硬實力變強,軟實力才能發揮出作用。
升任大司馬大將軍後不久,袁方傳令諸州,命各地打造舟船軍械,籌辦糧草,命諸軍抓緊休養,整編降軍,為揮師河北做準備。
袁方要抓住這時機,趁著袁紹大敗,元氣未復之時,一舉攻下河北,一統北方!
中原各州,幾十萬的軍隊,都在緊鑼密鼓的作著準備,袁方也沒閒著,一連兩月都巡視於諸地,視察農桑,撫卹士卒。
不知不覺中,隆冬已過,春暖花開,天氣漸漸的暖和起來。
離北伐的時機也越來越近,袁方遂又前往濮陽一線,視察當地趕造舟船的進度。
是日,渡頭船廠。
袁方駐馬岸邊,望著那一艘艘新造的大船,腦海裡暢想著將來。
再過不久,這些大艘就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