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兵,滅西涼!

在擊退三路大敵圍攻之後,袁方消化降卒,擴充兵力,仗著兩河雄渾的人力物力基礎,已將大齊的軍隊,擴充至近四十萬。

其中,顏良和田豐統帥四萬兵馬,繼續坐鎮幽州,防禦遼東之敵。

淮南方向,張遼、紀靈、徐盛、呂蒙、諸葛瑾等諸將,則統兵五萬,監視江東孫策的動向。

陳留和梁縣一帶,袁方則留太史慈、高覽二人,擁兵五萬,繼續監視龜縮回荊豫的曹操動向。

其餘五萬兵馬,則分據於晉陽、河內、虎牢關、鄴城等戰略要地,鎮守各處。

今袁方率二十萬大軍出征,已經動用了他幾乎所有的機動部隊,務求傾盡全力,一戰平定西涼。

二十萬大軍盡出,文丑、趙雲、張頜、高順等善於騎戰之將,盡皆隨徵。

張飛、徐晃等步戰大將,以及諸葛亮、魏延這等年輕的將領,也皆隨袁方征伐關中。

這一戰,大齊已是精英盡出。

諸路大軍集結完畢,隨著袁方一聲號令,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由洛陽而出,開出函谷關,一路西進,向著潼關殺奔而去。

從函谷關到潼關,中間只經過一個弘農郡,中間不過數百里的距離,袁方統帥的大軍,卻慢慢吞吞,走了差多不半個多月的時間。

時年春末,袁方的二十萬大軍,終於抵達潼關一線,大軍在潼關東北面下寨,形成攻關之勢。

傍晚時分,安營已畢。

袁方與郭嘉、沮授兩員謀士,於帳中商議破關之計。

帳簾掀起,趙雲卻連夜前來求見,帶著滿心的疑惑求見。

“王上,雲心中存有疑惑已久,不知當講不當講?”趙雲也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道。

袁方放下手中把玩的酒杯,頭往起一抬,笑道:“子龍是不是想知道,本王為何選了一條繞遠的路來攻潼關,而且短短几百里路,走了近半個多月的路。”

趙雲神色一震,奇道:“聽王上的意思,莫非王上是故意如此?”

按照常理,袁方若想從鄴城進攻關中,應當先取敵軍兵力薄弱的河東,再從蒲坂津西渡黃河才是近路,而袁方卻偏選了先南渡黃河進入洛陽,然後再西進潼關這條大遠路。

而且,潼關乃天下雄關,攻取潼關的難度,遠遠要比攻取蒲坂津要困難。

此前趙雲就曾進言勸過,袁方卻一直笑而不語,今大軍已至潼關,趙雲實在按捺不住疑惑,所以才忍不住前來相問。

袁方依舊笑而不語,卻看了郭嘉一眼。

郭嘉將葫中之酒飲盡,笑道:“以咱們王上的謀略,豈會不知走河東一路更近。但我們大軍一旦走河東,西涼軍探知,必然會以重兵守住蒲坂津,則我軍想從河東西渡黃河入關中,便未必能如願啊。”

“王上,難道是你想……”

趙雲頗有智謀,郭嘉一席話,令他猛然悟到了什麼,驚喜的望向袁方。

“正因為如此,為了矇騙馬騰,本王才故意繞道走潼關一路,使西涼軍以為本王要強攻潼關,從而輕視河東。如此,本王只需趁著敵賊疏於戒備,暗中派一軍北上河東,由蒲坂津偷渡黃河,到時候,馬騰還有什麼本事,能阻擋我大軍順利進入關中。”

袁方不緊不慢,緩緩的道出了他的計策,而這條計策,正是他在戰前,就與郭嘉和沮授商議好的。

趙雲這才恍然大悟,不禁讚佩道:“原來王上深謀遠慮,早在出兵之前,就已打定了這聲東擊西之計呀。”

趙雲生性淡泊,鮮有讚許他人,而今一番讚歎,卻發自內心。

在趙雲看來,眼前的袁方,自登上齊王之位,眼光更加的深遠,行事愈發深謀遠慮,王者之風愈顯。

讚佩之餘,趙雲卻不禁又問道:“雲還有一事不明,王上就算要聲東擊西,可為何要故意放慢行軍速度,半個多月才抵達潼關。”

“西涼諸軍,雖以馬騰為盟主,但大大小小的軍閥,卻有十餘路,今日擊潰,明日又復起,實難盡滅。今本王之所以拖這麼久,就是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全部都聚集於潼關一線,那時,本王就可以將他們一舉擊滅,如此便省了許多力氣。”

袁方何等自信,竟是要一口氣,把為禍關隴多年的西涼軍們,一戰掃滅。

趙雲方才徹底明悟,心中暗為袁方的自信所感染,更為袁方的深謀遠慮而折服。

正當此時,帳外義從匆匆而入,將一道西涼使者,星夜送到的書信,奉於袁方。

袁方拆開掃了一眼,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