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命?”
一件兵器,竟然起了“非命”,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
“非命,乃是我墨家十大思想之一,儒家信奉‘宿命論’,宣稱上至皇帝權貴,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的命運,都是先天註定。王侯將相就是王侯將相,販夫走卒就是販夫走卒,生來就已經註定,誰都不應該逾越註定的命運,都應該老老實實的做份內之事。”
“我墨門之‘非命’,則否認天命對人的支配和影響,認為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掌握,更要將天下人,從‘天命’的壓迫之中,解放出來,運用自身的力量,自主自立,掌握改變自己的命運。”
“非命論,就如同手中的兵器,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斬殺任何阻擋,壓迫自己的敵人,斬斷命運的枷鎖。所以,我墨家先賢,以‘非命’,來命名這件聖器。”
黃月英口若懸河的一番話,道明瞭這件墨門聖器,被稱之為非命的原因。
“非命非命,斬斷命運的枷鎖,斬盡壓迫的敵人,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嗯,這件非命,倒是很對我的胃口,好吧,我就等著瞧一瞧,這件墨門四聖器之一,有什麼厲害之處。”
袁方欣然承諾,遂是接受了黃月英的相贈,帶著一身殺氣而去。
會合了趙雲和顏良二將,袁方遂將血晶解藥的喜訊,統統的都告知了他們。
趙雲和顏良他們。正愁著這屍毒傳染厲害,難以對付,今聽到了這個天大的好訊息。自然是振奮無比。
袁方也沒功夫慶視,當即留滿寵守長城,當即率趙雲和顏良兩員大將,率五百精銳的重甲鐵騎北出長城,望北殺去。
袁方的目的,一方面是截殺南侵的活屍,就逃往長城的北部難民百姓。提供掩護,爭取到更多的撤退時間。
另一個的主要目的。自然便是擊殺活屍,儘可能多的把屍頭,完整的帶回薊城,以讓華佗解剖。從中獲取可抵禦屍毒感染的血晶解藥。
此刻,數以百萬計的活屍大軍,尚還在翻越北部大山,從草原進入幽州的路上,先期入侵的,只是幾十萬的先頭活屍而已。
灰眼活屍的戰鬥力,雖然遠勝於普通人類,但智力低下,卻又是它們的硬傷。
這些活屍們。不會逢山開路,也不會遇水架橋,凡要穿越山路。就必須要在智慧活屍的引導下,才能穿過。
而面對幽州北上,交錯縱橫的諸條河流,太平道只能依靠那些未被屍化的道徒,蒐集船筏,一船一船的把活屍們運往南岸去。
活屍大軍的自身缺陷。再加上自然地形的阻擋,使得太平道的數百萬活屍大軍。只能緩慢的前進,並不能很快入侵到長城之下。
而為了加速南侵,太平道只能用空投的方法,把少量的活屍,投送到大齊的城池中,“以戰養戰”,就地擴充它們的活屍大軍。
但因袁方避難的旨意,下達的十分及時,大多數的城池,在活屍的空投之前,就已經人去城空,統統都撤往了長城。
因此,先期入侵到長城附近的活屍,不過是數萬而已,而且都零零散散的,不成規模。
活屍大軍的這種狀態,正好給了袁方寶貴的喘息時間。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袁方率領著精銳的鐵騎,數度出擊,沿著長城一線沿路收割,誅殺了數以千計的活屍,並將那一顆顆的屍頭,成功的帶回長城。
而長城之內,數百名醫者,則在華佗的率領下,夜以繼日的解剖著活屍,把一顆顆的血晶,統統都從活屍的大腦之中取了出來。
這些珍貴的血晶,第一時間,自然是給顏良和趙雲,這樣的統兵大將服食。
然後,餘下的血晶,則被分配給了最精銳的騎兵。
幾天的時間裡,袁方就武裝出一支,約一千餘人的免疫鐵騎。
而仗著這些不怕被感染的騎兵,袁方則可連續出擊,不斷的斬殺活屍,以獲取更多的血晶。
這些血晶,不光能使將士們的身體,能免疫屍毒感染,更能大幅度的增強他們的體質。
就如顏良,本身武道為練髒,但今已年近四十,已過了身體的巔峰狀態,武道已定型在了練髒後期,原本已很難再有突破。
但自吞服了血晶之後,顏良的身體再度煥發了光彩,一眼之間,彷彿年輕了十幾歲,重新回到了身體最巔峰時刻。
幾十年積累的武道經驗,再加上身體重回巔峰,顏良的武道大為精進,隱約竟有衝上易髓之勢。
顏良如此,趙雲和滿寵等大將們,也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