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陷樊口,大軍順流東下,直取柴桑。
在袁方的聖命之下,呂蒙統帥四萬水軍順流直追,而袁方則自率幾十萬步騎精兵,渡江沿南岸而行,向著柴桑方向急進。
樊口一役下來,曹丕所部的曹軍餘部,隨著曹丕被殺,典韋的投降,已宣告覆沒。
而孫策本人,則損失水軍五千,戰艦折損多達兩百餘艘,更是失了拱衛柴桑的上游樊口重鎮,可謂是慘敗。
孫策和他的兩萬敗兵,一路順流而退,袁方的大軍則尾隨於數里之外,一直追至了柴桑江面。
此時柴桑尚有孫權率領的一萬江東軍,以及周泰,荀彧等人留守。
孫策因是敗得太倉促,根本來不及通知孫權,經過柴桑城時得不到接應,便不敢逃入城中,生恐被隨後而至的袁方大軍所圍困。
於是孫策膽怯之下,只得過柴桑而不入,繼續順流東逃,一口氣逃到了柴桑下游的皖口要塞。
孫策可以過柴桑而不入,袁方卻不可以,為了防止被江東軍截斷江路,袁方便暫停了對孫策的追擊,二十幾萬水陸大軍登岸,直取柴桑城。
而此時的孫權,方才得知了孫策兵敗,逃往皖口的訊息。
驚恐的孫權心知柴桑無法再守,本打算棄城而去,隨著孫策一併東逃,卻不想齊軍來得太快,當他率軍抵達江岸時,齊軍已攻取了水寨。
無奈之下,孫權只能率一萬多兵馬,倉促的逃回了柴桑城,閉門自守。
袁方率四萬鐵騎大軍旋即趕到,迅速的完成了對柴桑城的包圍,而在幾天之後。後續的步騎大軍軍,也相繼進抵柴桑。
總計二十五萬多的袁方水陸大軍,遂是將柴桑孤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
柴桑城北。齊軍圍營。
中軍大帳,大齊眾將齊聚。
滿帳中。濃烈的勝利氣氛在瀰漫,大帳內一片激昂。
帳簾掀起,巡視過柴桑城的袁方,昴首步入了軍帳中。
滿臉興奮的眾將,紛紛欣然見禮,個個都對袁方是充滿了敬意。
“孫策逃往了皖口,柴桑城已是一座孤城,諸位有什麼看法。儘可暢所欲言。”袁方笑著大聲道。
高順先行出列,拱手道:“陛下,曹丕覆沒,江東水軍大損,難以再在江上與我軍爭鋒,而這柴桑城乃扼守長江的咽喉之地,若不將其拿下,我軍便無法放心的東取揚州,臣以為,現下當集中兵力。全力將柴桑城攻下。”
高順方罷,老將黃忠也道:“柴桑城遠不及江陵堅固,我軍若能從後方多調霹靂車等攻城利器。四面圍攻之下,不出十日,末將相信必能破城。”
二將主張即刻攻城,其餘馬超等諸將,也盡皆主張攻城。
這也難怪,樊口一役大勝的他們,士氣和信心已達到了頂點,又如何會將區區一座柴桑城放在眼裡。
激盪的眾將當中,卻唯有新降未久的龐統不語。
“士元。你怎麼看?”袁方詢問道。
畢竟,龐統曾與孫策等江東軍共事。對柴桑城的虛實,應該更有發言權。
龐統頓了一頓。緩緩道:“孫權此人還是有些能耐的,況且城中還有荀彧在,此人極富智謀,聞知曹丕被殺,必死心踏地的相助孫權守柴桑,況且城中還有一萬多名江東軍,臣對我軍能否攻下柴桑城,並沒有什麼懷疑,但想在短期之內就攻下,卻覺得不太可能。”
這時,老將黃忠省悟過來,忙也道:“士所言不錯,荀彧此人乃曹操第一謀臣,智謀超絕,咱們還不能因一場大勝,就生了輕敵之念。”
龐統和黃忠乃是曹孫聯軍出身,對於敵方諸將的底細自然是最有發言權,他二人這般一說,頓時便讓激盪狂妄的諸將,稍稍冷靜了下來。
大帳內,一時安靜了下來。
一聲輕咳聲,打破了安靜,一直沉默不語的郭嘉,看似有話要說。
“奉孝,你是怎麼想的,說說看。”袁方擺手問道。
郭嘉不緊不慢道:“臣倒是以為,柴桑自然是要攻下來,能夠儘快攻下來,自然是最好,就算不能速破,其實對我軍也是有利的。”
袁方心頭一動,隱約已有所推測,卻道:“此話怎講?”
“柴桑城一日不破,孫策無法放棄,勢必會不斷的調兵調糧,試圖援救被困的敵軍,如此,就等於在不斷的消耗敵人的實力。眼下孫策已是元氣大傷,若再為柴桑城損耗糧草兵馬,無異於雪上加霜,這豈非正是陛下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