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
在袁方的軟硬手段兼施之下,江東士民很快就忘記了被殺的孫策,轉而擁護袁方這位神武雄略,仁慈愛民的新主。
當然,袁方對江東人不僅僅要施恩,還要提防。
袁方知道,江東的軍制在三國時期十分特殊,實行的是兵為將有的私兵之制。
這私兵之制就是說,兵馬部曲歸將領私人所有,即使是孫策,也不能越過將領,直接調遣他的兵馬。
歷史上,諸如陸家一族,更因擁有著強大的私兵,達到了連孫氏皇帝都深為忌憚的地步。
孫氏之所以採用私兵制,乃是因為他的基本國策是限江自保,需要用私兵制來贏得那些江東土著的支援。
現在,天下一統,袁方自不容許有這種特殊的兵制,威脅到皇權的威嚴。
故此,袁方征服江東後,當即廢除了孫策實行的私兵制,將江東的兵員,統統轉為國有。
袁方的改制雖然對江東土著有很大的影響。但實際上卻並沒有遇到多大的阻礙。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在征服江東的戰爭中,孫氏的將領死的死。降的降,孫氏計程車卒也死傷過半,整個孫氏集團的軍事體系,基本上已完全瓦解。
這也就是說,無論是甘寧等舊降之將,或是朱桓等新降之將,他們所領之兵。基本已不是原先私有的部曲。
因此,當袁方廢除私兵制時。自然就沒有多少阻礙的力量。
袁方掃滅孫策,初定江東,本來應該御駕久駐建業,待徹底的撫定江東人心後。再班師北歸。
不過,袁方卻知道,他已有沒時間親自撫定人心,沒時間享受平定天下的喜悅,更沒有時間,在江東多逗留一天。
在攻陷建業七天後,袁方即留法正、龐統、蔣幹等文武,以及魏延、徐晃等幾將,率數萬兵馬。繼續留鎮江東,代他安撫人心。
袁方本人,則率數十萬大軍。當即班師北伐。
大軍渡過長江,一路北歸,袁方還嫌速度慢,直接率數萬鐵騎先行。
袁方卻並沒有回京城洛陽,數萬輕騎穿越中原腹地,再渡黃河。直奔幽州而去。
而在北上幽州的路上時,袁方已給身在成都的諸葛亮。發出了旨意,調他還往洛陽,協助田豐、董昭等留守洛陽的諸臣,協助太子袁治監國,處置朝政。
所有的臣子們都不明白,他們的皇帝為何不還京城,享受平定天下的勝果,卻偏偏急著率幾萬輕騎,馬不停蹄的日夜趕往幽州。
隨行的文丑等諸將,皆猜測袁方是藉著平定江東之勢,趁機北出幽州,平定遼東呂布,這個最後的割據者。
可惜,他們統統都猜錯了。
呂布雖武道天下第一,但僅憑他一己之力,區區遼東一隅之地,根本已不入袁方的法眼。
只要袁方願意,他隨時都可以發出幾十萬大軍,把呂布和他竊取的遼東,輕鬆的蕩平掃滅。
只有袁方知道,他真正要對付的敵人,是死灰復燃,逃至塞外的太平道餘孽。
還有,在趙雲的親筆信,還有他的信使腦海中所看到的,那場在草原胡人部落爆發,正向幽州邊境一帶擴散的可怕瘟疫。
這才是袁方新的敵人。
而且,袁方有種預感,他所面對的這新的敵人,空前的強大可怕,遠比曹操袁紹等活生生的敵人,要更加難以對付。
一路無話,初春這一天,袁方率數萬輕騎,抵達了河北治所薊城。
舉目望去,以薊城為中心,一道自西向東,高達三丈,綿延數百里的長城,還正在修建當中。
這道薊縣長城,是袁方先前還在南方時,就下令修築的三道長城之一。
其中的易京長城,還有鄴長城,都還在修築之中,而眼前這道薊長城,已經快要修築完成。
袁方大軍進抵這座幽州治所,甚至來不及和分別多年的鎮將一敘,就越過長城,直奔幽州最北面,與草原諸部接壤的獷平城而去。
此前趙雲已傳回訊息,他已離開草原,將由獷平迴歸幽州。
袁方此去,一則是接應趙雲,二來也是想親眼看看,他猜測之事,是否是真。
而且,為了萬無一失,袁方把大多數的騎兵,都留在了長城一線,只帶了三百最精銳的義從,以及馬超、文丑兩員練髒大將,倍道兼程前往獷平。
……
奔行兩天兩夜,平原漸少,山勢漸起。
是日黃昏,袁方一眾奔行在空無一人,荒涼的古道之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