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百姓聽到大名鼎鼎的孟嘗君前來,紛紛擁到路旁圍觀。庶民好奇是任何時代都相同的事情,在當時,接觸到新鮮事物的機會更是稀少。人們遂成群結隊一睹這位來自國外的名人風采。
湊熱鬧中的一名老百姓不經意地說:“人們都說孟嘗君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原以為此人必然相貌堂堂,現在一瞧才知道,個頭連我都不如嘛!”
這句話卻被孟嘗君聽到了。
“可惡的鄉巴佬,竟敢侮辱我。把這個村子的人全都殺掉!”他大聲吼叫起來。
家臣立即一一從車上躍下,拔刀砍向村民。結果,村民不分老幼婦孺,全都成了他們的刀下亡魂。
斫擊(以刀砍殺)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史記》中有此記載。
這是人神共憤的野蠻行為,戰國大夫不把百姓視為人的醜惡心態,於此完全暴露。
“士為知己者死”只不過是好聽的話罷了,現實與此相去甚遠。
回到齊國後,孟嘗君被擢升為宰相,一時甚為春風得意。
“食客三千”似乎不是誇張之詞。只是,這批食客在待遇上有等級之分。雞鳴狗盜之類人物住的宿舍叫做“傳舍”,三餐絕少有魚類菜餚。中級食客住的是“幸舍”,菜色之中一定有肉。高階食客住的是“代舍”,出入有車輛或轎子可以代步。最高階食客則被准許住獨立房屋。
但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並非是屹立不墜的,秦和楚都知道,只要他不居宰相之位,齊國國力就會衰弱,因而屢次進行中傷謀略。
齊湣王不但稱不上是明君,更是善妒者。
——齊國是因為有了孟嘗君,所以才穩定。
他連聽到這樣的風評都會生氣。
實際上,這風評是國際性謀略手段,用意在於刺激齊王。
由於與齊王不和,孟嘗君被迫下臺。
垮臺後,三千食客個個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一個名叫馮諼的人。
馮諼是個舌辯之徒,為使孟嘗君復位,確實用心施展智謀。
孟嘗君因而得以再度成為齊國宰相。
“既然復位為宰相,大人應該和從前一樣,廣為網羅食客才行。”馮諼說。
“要我把以前的食客召回?”
“是的。”
()
“看到我垮臺就絕情地離我而去。現在聽到我復位,他們還好意思回來找我嗎?要是有人厚著臉皮回來,我還要當面吐他口水哩!”孟嘗君悻悻然地說。
聽到這句話時,馮諼立刻從馬上下來,深深作揖,說:“有生命者必死,這是一定的道理。同樣的,富貴之際人來,貧窮之時人去,不也是一定的道理嗎?就以市場為例,早晨時分的市場人多得你推我擠,入夜後卻人跡稀少。這並不是因為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黃昏,而是市場只有早上才有東西賣的緣故。大人失去地位後,食客離您而去,道理與此相同。您因此而怨恨有能之士,這樣怎麼能網羅人才呢?沒有人才,大人還能完成偉業嗎?”
《春秋戰國——戈馬鐘鼓殺與盟》第三部分(12)
“我知道了。”孟嘗君終於頷首。
事實上,齊王並不是再也不嫉妒孟嘗君。
不久,孟嘗君又與齊王不和。齊王遂企圖殺掉他。
孟嘗君聽到訊息靈通食客的報告後,立刻亡命至魏,並在該國被聘為相。
齊湣王死後,繼位的襄王與孟嘗君和解。
孟嘗君遂成為小領主,與諸侯為伍。他的領地是一個叫“薛”的地方。
薛在現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史記》作者司馬遷於孟嘗君活躍時代約二百年後,走訪薛地,並且有“該地風紀極惡,村裡子弟兇暴者居多”之記述。
這是孟嘗君召集的盡是天下俠客及雞鳴狗盜之輩,而這批人的子孫後來在該地定居的結果——據說,當地人以這樣的話語告訴司馬遷。
“秦攻打魏之後的動向如何,實在是令人擔憂的一件事情。”鬼谷先生一語道破了蘇秦的來意。雖然已是耄耋之年,頭腦還是相當的清楚。
鬼谷先生是來歷不詳的人物。
這個人以其居住地為名,真正的姓名沒人知道。
依據《史記》註釋,扶風池陽(陝西省扶風縣)與潁川陽城(現在河南省登封縣)兩地都有鬼谷之遺蹟。此外,湖北省遠安縣及湖南省大庸縣也都有傳說中鬼谷先生曾經居住的場所。因此,這個人不但姓名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