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那些人。換了別人,比方說袁紹或者袁術,他肯定要追究:當時是張繡要假投降——他肯定現在要說張繡是假投降,——張繡當時假投降是誰主張贊成的?曹操沒有,自己做檢討。他把部隊召集起來跟將領們說:這次是我錯了,而且我知道我錯在哪裡了,我接受張繡投降的時候我應該扣他一個兒子在我軍營裡作人質,我沒做這件事,我錯了,我下回不會再錯了。這個應該說是曹操了不起的地方。

* 曹操為什麼會在南征張繡的戰爭中失利?根據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曹操是得意忘形,做了兩件不該做的事情,結果導致了投降的張繡突然反叛,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這是曹操不夠成熟的表現,但是,曹操沒有推卸責任,而是主動做檢討,承認了錯誤。那麼,在接下來和張繡的幾次較量中,曹操變得成熟了嗎?

但是一個人要成熟也沒那麼快,曹操也一樣。所以到了第二次,也就是漢獻帝建安二年的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張繡的時候,就把張繡打了個落花流水。曹操這一次雖然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驕傲了,不翹尾巴了,取得了勝利了,不等於他下次還要勝利。那麼到了第三次,漢獻帝建安三年的時候,四月份,曹操三徵張繡,這一次又差點栽個大跟頭。當時曹操的軍師叫做荀攸,我講過了,荀攸是曹操前期五大謀士之一,他當時的官職叫做軍師祭酒,軍師祭酒這個官職是曹操發明的,相當於現在的參謀,隨軍作戰參謀。荀攸就建議曹操不要打張繡,他說張繡上次被您打到穰城以後,他就和劉表結成了聯盟,由劉表提供糧草,而劉表這個人他是不會當真給張繡提供糧草的,所以張繡和劉表兩個人總有一天他們自己要打起來,我們不如等一等。你現在把他們逼急了,他們兩個就結成死黨,聯合起來打我們,對我們不利。曹操不聽,結果怎麼樣呢?結果果然劉表和張繡結成死黨,聯合起來打曹操。

這個時候曹操就下令撤軍,曹操一下令撤軍張繡就高興了,馬上下令追擊,賈詡攔住,將軍萬萬不可追,你追,必敗。張繡說,不會啦,這曹操已經逃跑啦,我們不乘勝追擊啊?他說追!結果怎麼樣呢?結果被曹操打得大敗,丟盔卸甲,灰溜溜地回來了。剛剛坐下,一口水還沒喝呢,賈詡說,將軍,趕快再追!張繡說,先生這話我就聽不懂了,上次張繡要去追先生說不能追,現在張繡都打敗回來了先生說趕快追,什麼意思啊?賈詡說你不要問什麼意思了,你現在追就是。張繡想這個,這個沒道理啊,但是一想這個賈詡真是料事如神,那就追吧!好,了不起我再敗一回。又收拾他的殘兵敗將,又追過去,大勝而歸。這回來以後張繡就對賈詡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先生,第一回張繡是以精兵追退兵,先生說必敗;第二回張繡以敗兵追勝兵,先生又說必勝,張繡左思右想它怎麼都想不明白,先生能不能指點一下?。嗨,賈詡說,這個事情其實非常地簡單,將軍你想一想,曹操和我們作戰,他有失利嗎?沒有;他有失誤嗎?沒有;他有失策嗎?沒有,那他為什麼要撤退?一定是他後面出事了,一定是他後院失火,朝中出事,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潰退,他是有計劃地撤軍,因此以曹公之英明必親自斷後。將軍您雖然是英勇善戰,實話實說,論打仗,比曹公那還差一點,所以將軍這樣追上去以後遇到親自斷後的是曹公,你必敗;而曹操之所以趕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趕路,他既然發現你已經被打敗了,他一定不再親自斷後,他一定率領前軍往前面走了,斷後的一定是打不過將軍你的,所以你必勝。哎呀,張繡說,賈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啊!實際上我們看《三國演義》總說諸葛亮料事如神,會打仗,那比賈詡老實說是不如的。

* 神機妙算的賈詡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所佔的篇幅並不多,遠遠比不上同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但透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們知道,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上,賈詡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那麼,賈詡預料曹操撤退是事出有因,他的預料正確嗎?

正確。曹操之所以撤軍,是他得到了一份緊急情報,說袁紹的謀士田豐向袁紹建議,趁著曹操打張繡的時候趕快突襲許都,把那皇帝給我搶回來。這個皇帝比張繡重要多了,所以曹操趕快撤軍。

所以這一仗應該說是曹操和張繡打了個平手,但是曹操這回沒有驕傲,他又向他的軍事祭酒荀攸做檢討,說不聽先生之言以至於此。而袁紹呢,袁紹沒有接受田豐的建議,他沒有去偷襲許都,所以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虛驚。儘管如此,曹操還是總結經驗,獎勵那些給自己提意見的人,感謝那些勸阻他不要打這一仗的人。這就是曹操後來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