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他哪兩個人,大喬、小喬啊,如何如何。周瑜這才勃然大怒,我與老賊什麼勢不兩立之類的,老賊欺人太甚等等。然後周瑜說其實我早就是主張對抗曹操的,剛才我說要投降是試探,算是把這個場就圓過去了。
那我們就來看試探,這個試探有沒有必要?為什麼要試探?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周瑜這個人小心眼,氣量狹窄啊,他信不過諸葛亮,他得試探一下啊。但是我們不能光講性格,我們還要講道理啊,從道理上講,荊州集團或者說劉氏集團,和江東集團或者說孫氏集團,那是世仇,本來是敵人;本來是敵人,現在要聯合起來了,是要試探一下,不要說本來是敵人,就是素不相識的人或者從來沒有關係的兩個集團、兩個企業要合作一把,也得試探一下是不是。但是既然要試探,第一這個試探應該是雙向的,雙方都要試探一下,諸葛亮為什麼不試探?因為他既第一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去試探,這個時候已經走投無路,除了聯合孫權沒有別的選擇,試什麼探呢?所以諸葛亮不試探,他不試探孫權,他不試探周瑜,他不試探魯肅,他只是極力地進行說明的工作。那麼既然諸葛亮用不著試探,周瑜這邊也用不著試探,你試探他什麼?就是你不能為試探為試探,你試探要有內容,你試探他什麼?立場,態度,誠意?根本不成問題,完全用不著試探,所以這也是沒有必要。
因為周瑜的這個立場、這個觀點、這個態度魯肅是知道的,這才建議孫權召回周瑜。如果周瑜和張昭一樣是個投降派,魯肅是不會提出這個建議的,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又弄一個反對派過來,沒事找事啊。那麼魯肅知道,諸葛亮知道不知道呢?應該知道,為什麼?諸葛亮是未出隆中已知三分,他連天下將來三分他都知道,他不知道周瑜是什麼人?諸葛亮能夠在隆中做出那樣一個對策,說明他對江東集團是非常瞭解的,他掌握了大量的情況,那麼就包括江東集團的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你不可能說江東集團的事情諸葛亮都知道他就是不知道周瑜吧,因此說智激周瑜完全沒有必要。
智激周瑜是反映周瑜心胸狹窄、神化諸葛亮智慧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雖然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在歷史上卻不曾發生過。而且透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們也發現,智激周瑜在邏輯上也是站不住腳的。那麼歷史上的周瑜主戰究竟是怎樣一個過程呢?他最後是如何一錘定音,打動孫權主戰的呢?
實際情況是周瑜被從去鄱陽的路上召回到柴桑以後,孫權又召開了一次會議,那麼會上週瑜態度非常明朗,而且周瑜的話可以說是擲地有聲、大義凜然,表現出他一箇中流砥柱的英雄本色。周瑜怎麼說的呢?周瑜說曹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將軍您神武雄才,又有父兄的英烈,現在據有江東人多勢眾,大家同心同德完全可以對抗曹操;我們江東要做的事情是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我們怎麼可以投降曹操呢?何況曹操自己來送死,難道還有投降的道理嗎?
那麼這一段話也是說得充滿了正義感,這個和諸葛亮回答孫權的問話,問劉豫州為什麼不投降曹操,諸葛亮那個回答是一樣的,是一樣的,都說得非常正義。而且這兩番話,諸葛亮的話、周瑜的這個話都是必要的,因為我們知道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對於戰爭來說正義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政治上正確,那麼你的軍隊才是正義之師,才有克敵制勝的可能。所以這個時候周瑜一定要說這番話,諸葛亮前面也一定要說那番話,鼓舞自己的鬥志。但問題是政治上的正確不等於軍事上的可行,而投降派的意見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投降派是什麼意見呢?投降派的意見有三條:第一條,曹公豺虎也,就是曹操本來就是豺狼虎豹,本來我們就敵不過他,他力量強大,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它的原話是“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曹操是以朝廷的名義來發動這場戰爭,我們又不如他。第三點,我們可以對抗曹操的是什麼呢?長江天險。但是現在曹操已經拿下了荊州,獲得了劉表留在江陵的軍需物資和劉表留下的水軍,這樣一來長江天險就是曹操和我們共有的了,我們既不得天時,也不得地利,怎麼能夠對抗曹操呢?
那麼針對這個觀點,周瑜提出四點意見,這四點周瑜認為是曹操的大忌。哪四點呢?第一點:本土未安,後患未除,貿然南下。你自己內部都還沒有搞清楚,西邊還有什麼馬騰、馬超、韓遂啊,什麼張魯七七八八這些人,你就貿然地來進攻,太冒險。第二點:放棄鞍馬,使用艦船,舍長就短。你北方的軍隊本來就是騎兵、步兵,比南方的厲害,南方厲害在水軍。本來做一件事情應該是揚長避短,你反著來,這是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