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出事或許還是西盛所為。可以說,這事波及到國朝裡裡外外。
鄭時雍推斷,再查下去,只會牽扯出更多的人、更深的事,而且也不會查出什麼結果。
這麼多人、這麼多事錯雜在一起,具體的真相已很難理清了,只會越來越混亂,他是這麼認為的。
於是,他回道:“皇上,臣以為,應該了結此事了。太子吐血昏迷,五殿下和七殿下差點死去,損傷太大了,就到此為止吧。”
鄭時雍的話語,正合崇德帝心意。這一切紛紛擾擾,是要停止了。但怎麼個止法呢?
這一點,鄭時雍在來紫宸殿前,已經有了對策,便回道:“東宮出事,是鄭杏林與祝虞所為。這兩個人勾結起來,利用了蔣妘,事後還殺了蔣妘滅口。經查探,鄭杏林和祝虞都是西盛潛伏在大定的細作,意圖對大定不利。皇上,不知臣說得對不對?”
說白了,鄭時雍的平息對策,就是將所有事情都推到西盛身上。至於他為何會將這些事推到西盛,那就體現了其深謀遠慮。
鄭時雍從鴻臚寺的密報中得知,西盛細作動作越來越頻繁了;西疆衛送來的軍報當中,也提到了邊境並不平靜,似西盛有調兵之舉,再加上霧嶺礦脈的事,都讓鄭時雍有一種危險的感覺。
他猜想,大定和西盛之間的平靜,不會持續太久了。現在他還不能判斷西盛是否會大舉動兵,但小的滋擾,肯定會陸續有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鄭時雍不願意朝中起更大的波瀾了,不願再消耗朝中的力量。同時,將事情推到西盛那裡,也是為了將來做準備。這些,將來都可以說是西盛的不義。
這位曾主政太原府,現執掌尚書省的中樞大神,所慮所想,並不僅僅在當下,所以才有這麼一個對策。
既是為了息事寧人,也是為了將來準備。
他這番話語,真是說到崇德帝心坎裡面了。崇德帝一改頹唐,神意飛揚道:“好!愛卿這一番話說得太正確了!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呢?
(章外:第二更!我覺得,能隱藏那麼久的人,是不會那麼容易死的~~求輕拍,啊哈哈~~)(未完待續。。)
512章 託天之幸
(第三更! )
只不過是什麼,鄭時雍自然知道。
太子吐血昏迷確有其事,背後的人一定要找出來的。雖則將事情推到西盛身上,是能夠息事寧人,但沒能找出這個人,終歸不快。
帝王不快,就說明鄭時雍這個對策,並不盡善。不過,鄭時雍思慮既深遠,自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他這樣說道:“皇上,臣曾與司農寺的官員一起垂釣過。聽得他們說,欲使魚兒上鉤,魚線不能拉得太緊,不然魚兒就跑掉了。這個道理,臣想也可以用在這一事上。既然緊迫著查不到背後的人,不如就暫時停歇為好。”
崇德帝疑惑地看向鄭時雍,一時想不明白他說的暫時停歇是什麼意思。是不用查下去還是怎麼樣?
鄭時雍繼續說了:“皇上即將巡幸江南,正好留著這一段時間來觀看。諸位皇子、或是西盛有什麼動靜,皇上都可以一清二楚。到時候,究竟是誰心懷不軌,自水落石出。”
聽得他這麼說,崇德帝才恍悟,原來,將線放鬆,說的是巡幸江南一事。鄭時雍的意思,就是用巡幸江南這段時間,試出誰是背後的人。
這些天京兆發生了那麼多事,太子昏迷吐血,崇德帝曾想過取消或延遲這一次巡幸。但是,巡幸的詔令早就發出去了,百官已經做好了出行的安排,江南府也做好了接駕的準備。
若是取消更改,會引起很大的震盪。也會使得百姓對天家的信任。說到底,帝王巡幸乃是國之大事,非是國有大事,不可輕易更改。
在政事堂官員看來,太子吐血昏迷一事,並不能算在可以充分讓帝王取消巡幸的大事。因此,政事堂的官員強烈建議皇上按照原行程巡幸。
政事堂官員的意見,崇德帝接受了,仍是打算五月十五起行。
帝王離開京兆,如同一面鏡子。能照出各位皇子的妍媸。到時候就好判斷了,總比現在膠著的要好。
“如此甚好,就按照愛卿所言。這些事情,都應該有個了結了。”崇德帝笑著說道。心中有了主意。
很快。大理寺對太子吐血昏迷一事的調查。就有了最後的結果。正如先前皇家暗衛所追查的方向一樣,在背後謀劃一切的人,果然是西盛!
尚藥局奉御鄭杏林、七皇子府長史祝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