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了該股主力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股市殲滅戰之震撼之勢。看來該股主力是實施了集中優勢兵力分割殲滅的方針。合圍就是防止對手突圍逃跑,割裂才能各個殲滅敵人。割裂必判斷敵人防禦體系,抓住個人投資者的弱點,運用絕對優勢兵力與火力,施行主要的向心的鉗形突擊,而使兩個突破方向會合於一點。如此不斷地割裂敵人成塊而各個殲滅之,這就是圍攻戰鬥指揮的要旨。狠插猛割體現在該股上就是掌握該股在二級市場的絕對控制權後,猛洗狠砸,讓個人投資者摸不清意圖,從而任主力機構全殲個人投資者。
2.以摧枯拉朽之勢作用於對手,引起對手強烈的震撼,對任何投資者都立即產生重大影響,有效地打擊對手士氣,增強廣大投資者的支援,又可以解決資金資源和人才的補充,逐步改變股市戰爭力量的對比。這一點是從博弈長陽就開始了,並且在上漲途中狠掃猛殲、連續殲擊中得到了強化,並且快速形成了趨勢上的宜將剩勇追窮寇的股市殲滅戰之勢。這一點從該股的四次洗盤和兩次試盤中便可以預見;而第五次的大幅飆升才是主力機構打的股市真正的殲滅戰。
第二篇 股市殲滅戰(3)
第二節 股市殲滅戰的風險控制
一、風險與風險態度的剖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自己的經驗。一個多世紀以前,某修行者(凱恩斯)已經對這個事情開始認識了,在我們的金融經濟領域裡面,它意味著什麼呢?就是一個損失、損害的一個可能性。不受歡迎的事情,一定要有偶然性在裡面,如果說這個某種行為能夠產生有害的後果,而且是有不確定性的後果,這才叫“風險”。
當兩個風險的機率發生相等的時候,這個不確定性才是最大的風險。股市殲滅戰中的風險控制,就是要控制、減少不確定性的因素。把握確定性因素,將股市風險降到最低。當然在股市戰爭中即使理性思考也有侷限性,股市投資理性思考的侷限性包括如下內容:風險評估的失敗、否認風險、風險的完全消除與降低、可獲得性偏誤、熟知性偏誤、風險承受的整體變化、精神賬戶。
1.對風險評估的失敗
對風險的評估,一般人都是普遍地表現為高估先前的高風險事件,實際上我們談起的高風險,對它就有長期的高風險,長期的低風險,短期的高風險,短期的低風險,這4種組合,4種可能,更多的情況下我們對長期的高風險很忽略。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職業病,做飛機坐得多了,有坐飛機的職業病。這個職業病,實際上我們是感覺不出來的,當你感覺出來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對我們來說,遭受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一般的人,都漠視它,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忽視股市風險因素中的某個關鍵因素也是股市風險評估失敗的重要原因,股市殲滅戰中經常有對風險評估失敗的時候,因為股市有許多隱性因素我們沒法評估。
2.否認風險
這種情況就是認為沒有風險,不認為這是有風險的,鄭重地願意接受這種風險,接受風險的原因就是因為對這個風險評估是有誤的,或者說他本身在參與這個事情。我們有一個統計資料,問躺在床上吸菸的人,你躺在床上吸菸這個事情有風險嗎?58%的人回答有,從來不吸菸的人,認為躺在床上吸菸是有風險的比例達92%。就是說,他自己在參與某個事情的時候,個人的興趣就會掩蓋客觀評價事物的能力,這是一個對比。
我們做業務也是一樣的,對事物本身就“不識廬山真面目”,就是這個道理。開車的也是這樣,開車的人認為開車有風險的比例是27%,不開車的人就稍微高一點,是39%。投資股市很多人認為是有風險的,股民認為不可接受的風險是26%,而在股市以外的非股民,他的比例顯著要高一些,是39%。比如也有少部分人一看股市大勢好起來了,就認為股市人人都能賺錢,股市就沒有風險了。無論如何否認股市的風險是危險的,否認股市風險本身就是極大的風險。
3.風險的完全消除與風險的降低
任何股市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任何股市投資風險都是不可能絕對消除的,絕對消除了你就不是這個社會的人了。股市風險只有降低、減少,要絕對的消除的話,個人投資者是根本做不到的,只有世界上少數幾個大師級的投資家才能做到有效迴避股市風險。比如:前面筆者說的有的投資者認為股市的牛市來了就沒有風險了,人人都能在股市賺錢了,這種人對股市的認識只能說是太膚淺了,股市的牛市來臨了只能說股市的風險相對熊市降低了,是不可能消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