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心裡很鬱悶,閻立本這一道奏章,上的也太不是時候了,目光微微閃動,道:“這李義府他們又做了什麼事,以至於閻尚書都遞上辭呈了。”
李治道:“李義府他們主要是出掌吏部,跟工部關係倒是不大,工部是無辜牽涉其中的。”
他心裡當然清楚是怎麼回事。
“出掌吏部?”武媚娘微微一愣。
李治便將今日之事簡單的跟武媚娘說了一遍。又道:“這李義府也太貪心了,朕剛剛任命他為中書令,他如今又掌管吏部。”
武媚娘沉吟片刻,道:“陛下,臣妾以為這也怪不得李義府、許敬宗他們。”
李治問道:“此話怎講?”
武媚娘道:“我聽聞那吏部尚書唐臨與太尉、韓媛、來濟的關係都非常要好,而吏部又關乎著官員的升遷,因此臣妾認為李義府、許敬宗也不是想要掌管吏部,而是害怕被人報復,這情有可原。”
李治皺了皺眉,過得片刻,他才道:“朕前些日子也聽許敬宗說過,在年初時,唐臨向門下省遞交了不少任命官員的文牒。”說到這裡,他又道:“但是韓藝說得也有道理,李義府經驗不足,而今年科舉又是至關重要,可不能有絲毫差錯。”
這韓藝可也是李治的心腹大臣,他的建議,李治不可不考慮的,而且,他也知道唐臨跟韓藝走得近,不然的話,那九品院士是如何批准的。但同時他也能夠理解,因為韓藝目前要暗中搞變法,這就需要吏部的支援,如果吏部落於李義府手中,那李義府肯定不會讓韓藝好過的,但是李治已經默許了韓藝搞這種暗中變法。
武媚娘心裡也明白,而且她也贊成韓藝的變法,因為現在的政策都是長孫無忌他們制定的,她要破壞這個政策,減低長孫無忌這些功勳的聲望,但是隻有韓藝能夠拿出新的政策來,當然,在她看來,韓藝只是在利用唐臨,或者說相互利用,因此她對於韓藝與唐臨的接觸,是可以容忍的,她不認為韓藝會背叛她,跑去跟長孫無忌一邊去,她和李治如此的信任韓藝,大家一起共患難過,長孫無忌什麼都不能給韓藝,韓藝為什麼選擇長孫無忌,故作思索,道:“臣妾倒是有一個辦法,不知可行否?”
李治道:“什麼辦法?”
武媚娘道:“我記得來濟在當任中書令的時候,曾也檢校吏部尚書,陛下何不讓李義府檢校吏部尚書,讓他們共同執掌吏部。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左右僕射的缺失,而且,還能讓他們相互制衡,那麼彼此都可以放心。”
李治聞言不語,沉默半響之後,才點點頭道:“看來也只有這一個辦法了。”
他當然知道唐臨的行政能力是要勝於李義府的,而吏治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有些猶豫。可問題是人家李義府當初是為了挺他,才得罪了長孫無忌這等大人物,長孫無忌的人當然不敢報復他這個皇帝,那麼在這個問題上,李義府、許敬宗還是衝在最前面的。武媚孃的意思無非就是再給他們一點保護傘。
這權力鬥爭始終還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此李治答應了下來。
第二日,李治就下詔,讓李義府檢校吏部尚書,杜正倫檢校工部尚書,李治明白,他們兩個是決計不能失衡的。但是閻立本請辭的奏章,還是給駁了回去,並且李治還在奏章後面,狠狠將閻立本批評了一番,明君在世,你怎麼動不動就撂攤子,大臣是你這麼當的嗎,你要再敢上這種奏章,朕就饒不了你。
但不管怎麼樣,這詔令一下,看似李義府、唐臨共掌吏部,實則李義府明顯要佔得上風,因為李義府還掌握著中書省,他是名符其實的宰相。
那麼可見唐臨得處境就是非常困難了。
而李義府當日便去到吏部,讓吏部的官員,以吏部的名義起草了一道奏章,因為他現在檢校吏部尚書,擁有了這個權力,吏部官員不得不寫。可是當唐臨看到那奏章的時候,因為他得蓋章,差點就沒有噴血,反正不是李義府的親戚,就是許敬宗的親戚,他們得兒子、女婿倒也算了,問題是連他們妻子家的人都給報上去了,一共二十多人,這可還是第一日啊。
你這也太狠了一點吧!
唐臨看到李義府的吃像,只覺噁心,但是也沒有辦法,是咬牙切齒的將印章給蓋了上去。
李義府得意洋洋的拿著這奏章就回三省去了,因為中書省和門下省都是他們掌控的,而且五品以下的官員不需要經過皇帝,三省直接批了就準數了。
就算李治知道又如何,那長孫無忌連庶子都直接封五品,我現在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