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翁美玲玲瓏剔透的嬌軀上。
一切又變得安靜了下來。
第185章 九月風暴
“選美活動在香港已漸漸成為生活和歷史的一部分。”——1975“香港小姐”張瑪莉語。
在香港人看來,最能代表香港魅力的,不單單是夜總會、跑馬場和太平山頂,也不單單是港片、港劇與粵語時代曲,更是“美貌與智慧並重”的“香港小姐”。
70年代初的港姐選舉形成了接下來選美活動的雛形,如參選者的年齡規定在17~25歲間,須有中學教育程度及未婚,參賽前的嚴格訓練、選拔過程和形式,如穿著便裝、泳裝、晚禮服等出場、回答大會司儀提問,以及結果公佈前的歌舞表演等,都與這一屆選美的模式大致相同。但事實上,姿容美並不是在選美比賽中勝出的惟一條件。香港人早就發現了選美的潛在標準,往往相貌最美的那一位選手反而當不上冠軍。港人幽默地將選冠軍比喻為“選老婆”,不用太漂亮,“最要緊的是賢淑大方”,“亞軍是選女朋友”,不妨風情萬種,“季軍則是選***”,天真單純就好。
早幾屆的港姐選舉結果都印證了這一說法,高貴端莊、堪為女性楷模的大家閨秀型佳麗大受歡迎,像第1屆冠軍孫詠恩、第3屆冠軍張瑪莉、第5屆冠軍朱玲玲、第7屆冠軍鄭文雅等,都不是豔光四射的美女,其中朱玲玲被譽為氣質最高雅的港姐,後來嫁給霍英東之子霍震霆,開啟了港姐嫁入豪門的先例。
每一位選美冠軍的名字都成為香港歷史的年鑑書籤,她們的臉則成為可供銘記的時代面孔……60年代末,西式快餐店開始在香港營業,吃薯條、雞腿、漢堡包是一種全新經驗,快餐文化對香港人的生活形態產生重大影響。70年代香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一日不可無電視”的電視熱潮開始形成,第一屆香港小姐在電視上誕生……如今,香港小姐選美走過了整整十年的歷程,這一次又會帶給大家怎麼樣的奇蹟呢?!
1983年9月28日。
香港第十屆香港小姐選美比賽進入了總決賽的最後階段。
無線電視城星光璀璨,歌舞昇平,好一番盛會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