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暇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噹,簡直無法形容……不忍心看還想看;加之導演超高的設計,簡直酷斃啦~~”
《電影雙週刊》對於《變臉》的評價,是極其高度讚揚的,沒有任何的反對之詞,對於其他的電影,他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首先獲得最優秀評論的就是新藝城之《倩女幽魂》。在這部在前世號稱香港“鬼片之王”的佳作,充分展現了大導演徐克天馬行空的想象能力,還有他那登峰造極的怪才。
原來在開拍這部戲之前,作為影片監製的徐克忽然有了一個新點子,他告訴編劇阮繼志,不如把“女鬼”描寫成夜總會小姐,因為她們都是白天沒精打采,夜晚龍精虎猛;而且目的都是要騙男人。於是阮繼志就把“倩女”寫成了“夜總會小姐”,把“姥姥”寫成了“媽媽桑”,結果電影上映後反應出奇地好,觀眾會覺得這樣的“鬼”實在太有新鮮感了。而對於導演徐克更是大加讚揚。
“鬼才徐克無疑是香港電影的一個異數,他接手胡金銓傳統武俠的意念,憑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荒誕不經的構思,締造出了無數奇情瑰麗、形態各異的武俠世界。但這部《倩女幽魂》卻讓他在鬼的領域內。更領風騷!”
另外就是人們對於兩位主演的評價,“我知道王祖賢美得驚世,張國榮美得駭俗。但我不知道這種美可以沒有終點。相較於林青霞亦邪亦正剛柔並濟的美,王祖賢冷冶到了極致,以至於讓人看見她那憂傷悲凜的眼神而無法自己。比如這部《倩女幽魂》裡面的且不說她的演技如何,單是一出現,就讓人覺得女鬼之魂悠然而生……我並不喜歡書生。他們大多迂腐,陳舊,木訥但又道貌岸然。但張國榮的書生我卻不能不愛。柔弱卻勇敢,傻氣卻果斷。何況除去男扮女裝的林青霞,一個書生美得能使君子好逑,還有比這更極樂的事情麼?”
無疑,新藝城的這部《倩女幽魂》是成功的,不過這裡的“成功”是相對於成龍的《飛鷹計劃》,還有洪金寶的《東方禿鷹》來說的,與《變臉》相比,《倩女幽魂》雖然精緻卻缺少大氣,雖然唯美,卻缺少激情。如果說《變臉》是氣勢磅礴的壁畫,那麼《倩女幽魂》就是漂亮精緻的郵票。
除了《倩女幽魂》獲得了眾多影評人士一致的稱讚外,像前世的結局一樣,歷史軌跡沒有改變,《飛鷹計劃》強於《東方禿鷹》,成為了這期賀歲檔的第三名。
不過總地來說,如今香港電影的質量已經發生了飛躍性的發展,無論這四部中的哪一部,如果放在以往,絕對能雄霸賀歲檔,但是如今卻齊齊綻放,正應了香港百花齊放的局面,而這也是榮少亨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沒有發展。香港電影要良性發展,絕對離不開香港電影人奮鬥不息的精神,現在,榮少亨打造了這種精神,也希望這種精神能夠很好的持續下去。
隨著《變臉》脫穎而出成為香港賀歲檔的第一名,本地票房再度逾越五千萬關卡,停留在六百萬,順理成章的成為香港最高票房中的新紀錄。與此同時,這部戲也收到了其他國家還有地區的關注。
事實上,榮少亨在導演這部影片之前就考慮了很多,他現在明白為什麼好萊塢一部戲由籌備到上映需要很長時間了。因為在開拍之前,他需要確定,這部影片能不能夠在西方賣座。
在這一點上,玄霆娛樂的策劃部很有針對性的給出了建議。首先就是片中音樂上的,要想討好西方青年觀眾,這個配樂不妨可以西化一點。榮少亨甚至考慮過,為了討好黑哥們,不如在片裡用一些黑人音樂的。
而在服裝造型方面,策劃部提出的建議則是,儘可能靠近東方,可是亦不要讓西方人看著很怪異。總之,一個詞,時尚和前衛,做到這兩點就足夠了。
在景色方面,影片亦選擇了美麗的景色作為背景,不然你以為製片為什麼要特地飛去臺灣?總之,這部影片既是迎合了東方觀眾,亦讓西方觀眾看上去有一分熟悉的感覺,這就是票房的基礎。
只不過,不是每個導演都能夠將這些本來不是很能夠彼此相容的東西融合在一起,更不是每個導演都懂得這些東西的。所以之前榮少亨才讓玄霆旗下的導演去策劃部培訓,就是為了培訓這個敏銳的控制。
這是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亦複雜的事。只要儘量不要讓西方觀眾感到不合理的地方出現就好了,策劃部就有專業編劇來做這一點。比如吳宇森在拍攝《英雄本色》與《喋血雙雄》的時候,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槍裡的子彈總是射不完,這一點在西方人眼裡,肯定就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