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4部分

觸動了伊朗人哪根神經,為何一部電影會引發外交糾紛?

這部電影導演將鏡頭瞄準希臘—波斯戰爭中規模雖小卻萬古流芳的溫泉關戰役,以新穎的角度塑造了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的威武勇猛形象,同時也毫無掩飾地宣洩出美國人把歐洲古代典範奉為絕對標準的偏執心理。

何謂溫泉關戰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的大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面對危機,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不顧路途遙遠,毅然率領重灌步兵及時趕往溫泉關,試圖阻截在數量上百倍於己的敵人。希臘中部隘口溫泉關夾在高山和大海之間,是從塞撒利通往諸城邦的惟一通道,最窄處只有15米左右,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波斯軍隊受阻於此且損失慘重。李奧尼達和他的部下奮力堅守三天三夜,不但遏制了波斯軍隊囂張的進攻氣焰,還為後方進行應戰準備贏得了寶貴時間。然而,波斯軍隊在希臘敗類埃菲亞特的指引下,順著小路繞到溫泉關背後進行兩面夾擊。李奧尼達率領剩下的三百勇士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直至全部壯烈犧牲。

美國人透過影片對凝縮在溫泉關戰役中的勇敢、堅毅與無私的斯巴達品質津津樂道、大加讚揚,畫面處處流露出對西方文化傳統的無比自豪。從更深層次分析,影片的成功著實有賴於美國觀眾對斯巴達精神的共鳴。不過,偏執掩蓋了藏在光榮背後的瑕疵,美國人不願意承認斯巴達人自幼培養的高超武藝、過人膽識和尚武精神更多是出於鎮壓奴隸起義和欺侮鄰近城邦的需要,是霸權主義的畸形產物。

《斯巴達三百勇士》若是單方面粉飾古代英雄捨生取義、赴湯蹈火的行動,或許不會引發太多爭議,但透過對波斯帝國進行醜化歪曲來反襯西方優秀傳統的手法的確有失偏頗。或許有人會辯解,導演為了增強視覺效果而讓波斯大軍猙獰可怖、鬼怪橫行,而火爆的影院上座率證明了美國觀眾對這般造型設計的認同與接受。

其實,波斯帝國的真面目並不像這部電影描述得那般邪惡恐怖。相反,由於受疆域內多種成熟文化的浸潤,她的文化已經相當發達,建立了不朽的成就。並且波斯帝國英雄輩出,湧現了一批在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傑出人物。例如居魯士,以及他的孫子大流。薛西斯憑著父親大流士奠定的牢固基礎揮鞭指向希臘城邦,試圖成就史無前例的霸業,充分顯現出非凡的魄力和自信。而《斯巴達三百勇士》卻把薛西斯刻畫成一個面頰穿刺、荒淫無度、兇殘暴虐的醜陋怪物,無疑是對這位統帥的有意侮辱,也是對波斯傑出歷史人物的否定。

《斯巴達三百勇士》將波斯戰士的相貌與服飾裝扮得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甚至別有用心地虛構出青面獠牙、嗜血成性的巨人和劊子手,給人以波斯大軍是烏合之眾、群魔亂舞的認識。事實上這支隊伍確是一支拼湊出來的“雜牌軍”,那些埃及戰車、印度大象和斯基泰弓箭手頻頻閃現在帝國陣營中,發揮出各自的特長。貌似強大的波斯入侵者並沒有凝聚力,被迫參戰的亞非各族士兵既缺乏統一目標,又不情願為奴役自己的薛西斯賣命,這就是少數希臘勇士得以打垮波斯“翼牛”的外在條件。儘管波斯國王的精銳之師“不死隊”在希波戰爭中屢建奇功,但他們終歸無法挽救帝國潰敗的最終命運。

《斯巴達三百勇士》雖然諷刺的是業已消亡千載的波斯帝國,卻激怒了前世正活躍在中東政治舞臺上的伊朗人,儘管社會變遷、民族融合與信仰轉變使現代伊朗人大大有別於古代波斯人,但波斯文明是伊朗文明的重要源頭和組成部分,所以,《斯巴達三百勇士》侮辱古老波斯文明必然激起桀驁不馴的現代伊朗人——重點,還有伊拉克人的怒火。銀幕上被高度醜化的帝國衛隊、將軍和薛西斯一世,恰是美國人對東方民族所持敵意與偏見生成的黑暗投影,由此招惹是非當然不足為怪。

正是出於以上原因,榮少亨想出了一個十分周詳的計劃。當然了,拍攝電影得罪中東的事情榮少亨是不會去幹的,所以他選擇了一個替罪羔羊——派拉蒙!

第660章 《魅影天下》

美國好萊塢派拉蒙電影公司。

當老總戴維斯聽說榮少亨來找自己有重要事情要商談的時候,不禁撇了撇嘴,心道,這個中國榮能有什麼好事情,八九是因為最近自己和米高梅的科克裡安走得太近,讓他有些危機了,所以才會過來探探路。這個傢伙,猴精得很,完全沒有一點中國人應有的溫良恭謙讓,簡直是狡猾中的狡猾,奸詐中的奸詐。不過沒關係,這裡是好萊塢,強龍不壓地頭蛇,你這條過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