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約翰見樣學樣,把李連杰拉過一遍,苦口婆心叮囑道:“親愛的傑,這場戲我要寧靜,要與後面的戲成強烈衝突的對比你滴明白?”
李連杰點點頭,在這幕戲裡,他扮演的是一個有家庭有規律生活的警察,為了表達這一點,他想了很久,決定以規律的手法來表現。呈現戲裡這個角色的生活的規律性,每天上班下班這樣的一個規律。
隨著一聲開始,李連杰與其他的上班族一樣,帶著冷漠的表情走在街上,與同樣冷漠的市民擦身而過走了幾步,他漸漸感到不對勁,導演金毛約翰彷彿一樣察覺到了不對的地方,叫了CUT,跟李連杰商量:“親愛的傑,你給人的感覺很怪,不像是警察”
旁邊榮少亨深有同感,這部戲籌備得頗為迅速,他沒有給李連杰他們太多時間來練習。主要的練習,多半都是集中在一些重要的戲裡。
在老闆榮少亨面前被導演挑出毛病來,李連杰心中有愧,於是走在鏡子前,李連杰眯著眼睛觀察了一下,他的妝沒問題,服裝造型也沒問題,那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你的表情太冷漠了,這要調整一下”最後還是榮少亨迅速便找到了一個問題,在外面若干人的圍觀下盯著李連杰半晌,見李連杰走了幾步,大有沉穩達練,個子不高氣勢卻不小的勁頭,頓時瞭然:“還有,阿杰,你的整體相形,尤其是眼神太不像警察,太假了”
眼神?李連杰微微一怔,凝神構想了一下,換了一個眼神走了一遍。接連換了幾種,有含笑的,有嚴肅的,還有輕鬆的,還有囂張的,但最後榮少亨卻幫助他選擇了一對隱形眼鏡給他戴上,遮擋住他眼神的凌厲,多一些含蓄,然後示意導演金毛約翰看看怎麼樣。
對於榮少亨這一旁這樣“指手劃腳”金毛約翰不僅沒有感到難做——畢竟自己才是導演,相反還有些小興奮,因為跟著榮少亨混了這麼久,他很清楚榮少亨的深度,尤其那眼光賊毒,他所挑選的必定是最好的,而且榮少亨還是輕易不開口,一開口必定有他的理由。
可是理由是什麼?最有疑問的就是當事人李連杰了。在前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他演技不好,演戲只會板著一張“黃飛鴻”式的臉,有的人甚至說,李連杰之所以能成名,靠的不是演技,只是一身功夫。現在的李連杰同樣處在這樣的尷尬局面中,尤其來好萊塢這麼久,他對於自己的演技悅來感到不自信,最後還是發哥周潤發交給了他一個方法,那就是對著鏡子練戲。
這個絕技本身是當年在香港的時候榮少亨傳給周潤發的,現在周潤發又回饋社會傳給了李連杰。李連杰是個勤奮的人。當學了這一招以後馬上就實踐於生活,每天除了固定的學習英語練習功夫之外,就是對著鏡子演戲。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喜怒哀樂全來一遍。認識他的人知道他是在演戲,不認識的還以為他壓力過大神經了呢。
雖然沒有演員提倡對著鏡子練習的做法,也沒有演技到了一層面的演員還繼續對鏡子練習的例子,但不可否認的,李連杰還是透過這種方法練得越來越好了
李連杰每一天都要在鏡子前扮演一個又一個的角色,分析這個角色的特點在哪裡,然後要怎樣透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等等這樣瘋狂的練習,使他的演技進步很快。
對《救世主》這部戲裡他扮演的角色,他一樣有自己的詮釋方法。這部戲本身就很有挑戰性,他一人飾演正邪兩個角色,雖然榮少亨害怕壓力太大,把一部分戲刪除了,改成了他與尚格雲頓的對手戲,不過李連杰毫不放鬆自己,儘量讓自己將兩個不同校色都詮釋出來。
按照全性論,只要演員完全徹底的挖掘出這種性格,那就可以演得極好。但正如周潤發他們絕不信有人可以達到那麼高的層次一樣,要是真的挖掘出來了,沒準就精神分裂了。李連杰一樣不相信有人可以把全性論做得那麼好,所以,表演還是得靠自己。
再者,即便是全性論,演員的分析判斷還未必就符合戲裡的人物,那樣的表演當然亦就延續了錯誤的判斷。所以,李連杰覺得分析角色是很重要的,分析角色之後,再透過各種細節塑造角色,為此學歷並不高的李連杰開始學著記錄筆記,每天在練習一個人物之後,就把這個人物的特點寫下來。
但是演戲是需要天分的。
這一點從來都沒有爭議。
天分不高者,比如劉德華,勤能補拙。
天分超高的,比如梁家輝,渾身是戲。
像李連杰這種屬於哪一種型別?
他屬於倔驢型
認準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