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英分子。

尤其在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候,可以說都是能夠挺身而出,各領風騷。不但為整個國家民族和社會做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那種感時、傷時、憂國的情懷。

今天,北大已經107歲了。來到這裡好像把我們帶回到一個近代中國史的時光隧道里面去。因為在這裡不但是人文薈萃,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很濃縮的整個的近代史。我看到大家,我就想到,各位今天除了各有專精之外,宏觀的思維一定是跟各位在這個校園裡面那些服務過的前輩先行們一樣。

大家還要想一個問題,中國的未來到底在哪裡?我們要選擇的到底是哪一條路?當然,在找尋答案的時候,找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歷經曲折,歷經挑戰,我們走了不少的冤枉路,我們得到了多少的慘痛的教訓。這些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身為一個知識分子,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百折不回的決心和勇氣。因為在各位的肩膀上,要擔負的就是要為歷史負起責任來,要為廣大的人民來找出路,如何能夠讓整個的中華民族不要再走上戰爭和流血,如何能夠讓和平來實現,如何提升我們人民的生活水準,如何維護不斷提升我們國際的競爭力。這些重擔都在各位的肩頭上,一肩挑起來就是現代知識分子的一個偉大的格局。

用什麼話來形容這樣的格局和勇氣,來帶領我們到一個正確的歷史方向和目標,我想了再想,把它歸納成12個字,那就是希望各位能夠‘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

用現代的話來講,我想這12個字可以縮減成8個字,那就是大家一定要‘堅持和平’,我們大家一定要‘走向雙贏’。

當然有人會問我,你的勇氣不小,你的基礎在哪裡,我要在這裡跟各位坦白從寬。

我認為這個基礎在哪裡呢?在於歷史的一個潮流,在於民意的一種驅動。歷史的潮流、民意的驅動讓我、讓許許多多的人有這樣的一個勇氣,能夠來提出來。

什麼是歷史的潮流?大家都知道,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都以中國的富強、康樂為目標,但是不幸的日本鐵蹄的侵略阻礙了、中止了這個國家文明的建設以及現代化的程序。

一次特別的演講(2)

抗戰勝利之後,國共兩黨對於國家所應該走的總路線又有不同的看法,它的結果是以內戰的方式來解決。因此到今天,一個臺灣海峽、一條海峽阻隔了兩岸,不曉得阻隔了多少的家庭,造成了多少的不幸、哀怨,尤其還形成了若干民族之間的嫌隙,尤其到今天迴盪不已。

蔣經國先生晚年的時候講,他說他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很多人愣了一下,但是事實上代表了一個內心的憂慮,他的憂慮是大陸和臺灣共同的未來,要怎麼走。

小平先生講到,改革開放的路線要管一百年,用他四川的話講‘動搖不得’。沒有動搖,今天大家看一看,大陸的經貿的發展,經濟的成長,可以說樣樣都是名列前茅。

我是59年前離開上海回到臺灣的。那時候還是一個年輕人。今天來到大陸,所看的一切的情景跟我的回憶和記憶完全不吻合了。所以我是懷著一個祝福的心,一個持續不斷期盼的心,希望這塊土地能夠更快速地來發展。

當然,整個的政治改革,無論是腳步無論是範圍,在大陸還有相當的空間來發展。但是我必須要講,在過去這段時間裡面,兩岸所走的路、走的方向,已經使我們兩岸無論是在差異還是在差距上,是越來越縮小。這是歷史的潮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再談談所謂民意的驅動。我這一次到大陸來訪問,我說‘來得不易’,因為有若干的人很遲疑,甚至於有一種批判,認為我到這裡來,是為了進行所謂第三次的國共和談,所以我的目的是要“聯共制臺”,那個“臺”下面還是有個“獨”字。

我們為什麼不能夠以善意為出發點,以信任為基礎,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依歸,為民族的長遠的利益為考慮呢?以人民為主,幸福優先,我想這是包括我們所有的臺灣2300萬、大陸13億的人,我們所有的人民,大家會共同支援的一個方向。

今天我們所走的這條路是人民所支援的。我們搭橋鋪路,是人民所願意看到的。他們不願意再看到兩岸的對峙、對抗、對立,甚至於對撞,他們願意看到的是兩岸的對話與和解,大家的相互合作。

臺灣走對路才有出路。我們認為不能夠讓‘民粹’主義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夠讓‘制憲’、‘正名’、‘去中國化’、武斷的‘###’時間表來打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