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體驗,這就改變了孩子的態度。有的時候你對孩子說:“你看你怎麼這麼瞧不起別人呢,你看你怎麼這麼狂妄啊!”你說他再多,他不服氣,他體驗之後,他服氣。
。 想看書來
準則6 讓孩子在體驗中快樂成長(4)
這位父親講的也很有意思,他的意思是說,人在長大的過程當中會發現真正有用的東西,有用的生活經驗不一定來自於課本上,跟小夥伴在一塊兒玩,這是很有用的經驗。有時候父母可以把自己難忘的一些體驗講給孩子聽,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要用這種講述代替孩子體驗,一定要讓孩子多實際體驗。
中國人有句話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什麼呢?體驗多呀!乾的活多呀!經歷的事情多呀!他就有能力。這沒有什麼奧妙,就是體驗的結果。所以說,家庭教育不要光在說教,而要行動,家庭教育要行動起來。經常帶孩子去登山,玩各種專案,讓孩子變成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人。
天下奇聞:五年級的孩子不會擦屁股。
有一次我在遼寧講課,非常有趣的是,在講課的時候,旁邊管電源音響的師傅也在那兒認真地聽。後來他說:“孫老師,我跟你說啊,你今天講得太好了,我真是慚愧啊。我兒子五年級了,現在都不能在學校裡解大便。”
我說:“你兒子天天上學不解大便怎麼受得了啊,怎麼回事啊?”
他說:“孩子不會擦屁股。”
居然有這樣的事,五年級的孩子不會擦屁股,因此上了學就憋著,放學回家再解大便。這樣的孩子生理上會產生問題,他老憋著、不敢運動、不敢放開玩,他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以後他還有勇氣去參加什麼夏令營嗎?夏令營是一天回不來的,那怎麼辦,難道兩天不解大便?
你要是嬌慣孩子、放縱孩子,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無能。越是無能的孩子、生活能力越低的孩子,他就越容易自卑。自卑的孩子就會沒有朋友,大家就瞧不起他,這就出現一個惡性迴圈。
什麼樣的孩子在同學當中有威信呢?會玩的,辦法多的。當然我們不是說非得爭個誰是頭兒,但是孩子一定要學會生活,要能夠會生活,碰到問題能夠解決。
剛才這個父親說得多好啊,當發生危險的時候,他們把車橫過來,小夥伴一個拉一個,這是一種安全救人的方法。
沒有體驗的孩子就等於沒有能力、沒有經驗,他的生存能力就會低。我在河南採訪的時候,曾見過一個男孩子,老師叫他“邪門大隊長”,其實這個男孩子很有辦法。我寫過關於他的一篇報告文學,叫《“邪門大隊長”的冤屈》。
他帶著三個男孩子去冰上探險,在冰上走,很神氣。
走在前面的男孩子咔嚓一下,一隻腳踏到裂開的冰河裡去了。這個時候就很危險了,冰面咔咔響著。
這個男孩在後面,他很聰明,馬上說:“趴下,趴下,別站著,趴下,四肢伸開。”
他先往後撤,說:“往外爬,爬出來!”
別人就說:“你怎麼能不救他呢?”
他說:“現在冰上連一個人都禁不住了,他陷在那裡,我們要是都往上衝的話,他就麻煩了。所以現在都趴下,把書包扔出來,往外爬,往外爬!”
他指揮著大家都往外爬。
後來我就在《中國少年報》上介紹了這個孩子冰上救人的故事。他有這個能力,因為在很多玩的過程當中,他掌握了這種規律,所以他保護了自己,也救助了同學。
我們特別要提倡孩子能夠再多一些體驗的機會,增長他的生存本領。他跟同伴的友誼、他們生活的樂趣,都需要這樣的一些經驗。
我以前做過9年《中國少年報》的記者,好多年以前,看過很多孩子因為下水救人而犧牲了,很可惜的。他光受到老師的教育:“我們要見義勇為。”他沒想到用什麼方法既能夠保護自己,又能夠救人。首先是要保護自己,然後才能救別人,這就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往往是教不出來的,這就需要孩子的這種體驗。
要有家庭生活的體驗、學校生活的體驗、社會生活的體驗,父母儘量不要給孩子那麼多包辦代替,凡是能讓孩子做的事情,大人儘量多讓孩子去做,哪怕孩子去買個東西、跟鄰居借個東西,都讓孩子去體驗。
。。
準則6 讓孩子在體驗中快樂成長(5)
我們有個發現,在反覆體驗中,反覆成功的孩子越來越好,反覆失敗的孩子越來越差,沒有體驗的孩子就等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