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現象。
哈佛大學為了解人際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就的影響,曾經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調查。他們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傑出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採用不同的人際策略,多花時間與那些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物結交良好的關係,在面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9節:好人脈是座挖不盡的金礦(8)
哈佛學者發現,一位普通的研究人員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會努力去請教專家,之後卻往往因苦候沒有迴音而白白浪費時間。頂尖人才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這是因為他們在平時就已經建立豐富的資源網,一旦有事請教專家,便能立刻得到答案。
如果你生來沒有富爸爸,也沒有娶到富家女或嫁給金龜婿,那麼;你還有第三個扭轉命運的機會———打造你的人脈競爭力。
在你的“人生存摺”中,除了金錢、專業知識,你有多少人脈資源?你的“人脈競爭力”有多強?未來,你打算讓這個存摺變成怎樣的資料庫?
如今,在一片“專業至上”的社會氛圍中,這是一個很另類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幾乎多數人的反應都是“沒想過”。
身經百戰的投資專家、臺灣所羅門美邦財務顧問董事長杜英宗則肯定地說:“人脈,或者說人際關係,這是一門人生的大學問,很重要。”
臺灣的益登科技,因為代理nVIDIA(全球繪圖晶片龍頭廠商)的產品,從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迅速躋身為中國第二大積體電路代理商。公司總經理曾禹旖在六年內,打拼出一家市值逾新臺幣80億元的公司。
曾禹旖的老朋友吳憲長說:“在同業或同輩中,論聰明、論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頂尖,但是,他能遇到這個好運,八成以上的因素在於他的人脈。因為他很願意與別人分享,大家才會好康道相報(臺語,意指利益共享),機會之神也才會眷顧他,而不是別人。”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回憶自己的成功歷程時曾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
凌航科技董事長許仁旭,也有同樣的感受。許仁旭回憶:“憑我這樣的學歷,要進臺積電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當業務,談何容易?一切都是靠朋友的介紹。”
專門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顧問的美商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周淑媛分析:“過去,企業招募人才時,專業知識、學習能力都是首要條件,但在十倍速的知識經濟時代,技術、知識迅速更新,光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任務。如果一個人懂得培養人脈網路的支援體系,他的個人競爭力將得到強化。”
作為群居動物,人的成功只能來自於他所處的人群及所在的社會。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交際能力,免不了處處碰壁。這就體現了一個定律:人脈就是財脈,開拓人脈就是廣植財脈!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識到了人脈資源對自己事業成功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即使再有知識,再有技能,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間。在哈佛商學院進行的一項領導能力調查中,人們發現:
管理人員的時間平均有75%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
80%的企業60%以上的開支用在人力資源上;
管理者所定計劃能否執行與執行成敗,關鍵在於人;
……
可見,無論何時何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地區,一個團隊,最大、最重要的財富是人。
對於我們個人而言,人脈資源同樣重要。你如果想獲得事業的成功,那就儘早建立自己的人脈。
No。10 播下種子就有收穫
人們常說:“人在四十歲以前是靠能力做事,四十歲以後則是靠人際關係做事!”
在四十歲之後,人們應該善於運用人際關係,這樣事業才能做得輕鬆,而且成效也大。
因此如果一個人在四十歲以後,仍然無法為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他活得很失敗的!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造的,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是一日之間可以建立起來的。如果到了四十歲,你才認識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想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就有些亡羊補牢的意思了。這當然也會有成績,但要看到成果,必須在三年,甚至五年後,因為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長時間的經營。人與人之間的瞭解需要時間。從瞭解進展到信賴,這個過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