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指南針只有在一種狀態下才能指出南方。如果它在動盪,它的指向就是驚疑不定的。只有當它平靜下來,才能夠很到位地指出南方的存在。人心也是如此,只有在平靜中才能感知到道德的存在。

所謂道德,它告訴我們怎樣正確地做人,怎樣正確地做事。當你對了,這個世界也就對了。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虛偽的面具,恰恰相反,它告訴我們真實地面對生活。真正的道德也不會扼殺人性的自由,恰恰相反,它能幫助我們在正確的路線中,實現人性的自由。

真正的道德只有一種,那就是:活在自己的生命裡。如果你是一棵蘋果樹,你就應該做一棵正確的蘋果樹。如果你是一棵茉莉花,你就應該做一棵優秀的茉莉花。你活在自己的生命裡,而不是生命之外。你活在自己的心靈裡,而不是心靈之外。你做你自己,你很明確。

孔子的學生曾參說:“吾每日三省吾身。”有人問:你為什麼要那樣苛責自己呢?問這種話的人顯然不理解曾參。曾參之所以“每日三省吾身”,為的就是做一個正確的自己。當你對了,你的人生就對了。你是正確的,你是快樂的,你也是自由的。如果你錯了,你就會不快樂、不自由。正確的人生決定了你的快樂和自由,而不是錯誤的人生決定你的快樂和自由。曾參做得很對,他才是我們學習的範例。

【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75、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兩種不同的人格,一種是君子,另一種是小人。

76、在小人的價值觀裡,沒有道德的維度,這使得他們只能走向自以為是的誤區。

道德是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它告訴我們怎樣正確地做人,怎樣正確地做事。然而,如果你無法理解道德,你就會陷入迷茫之中。

對道德的理解與否,決定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一種是正確的人生,另一種是迷茫的人生。正確的人生,會導向快樂和自由,導向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互助。迷茫的人生,則會導向驚疑不定,導向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和欺詐。這是兩種全然不同的人格,我們把第一種人格叫做君子,把第二種人格叫做小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成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小人總是用自己的心態去揣度君子的思想。可是,小人怎麼能夠理解君子呢?他懷疑道德,他覺得道德是一個偽命題,是一種道貌岸然的偽裝,一種盜名欺世的狡詐和權謀。

道德與非道德,真實與虛偽,構成了我們評價人物的兩個維度。兩個維度縱橫交錯,劃分出四種人類:真君子、真小人、偽君子、偽小人。在小人的價值觀裡,沒有道德的維度。他們不相信世界上還有真正的道德,還有真正的君子。他們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真小人和偽君子。

我們在前面說過的那個Y教授,曾經在北京理工大學演講,就提出過真小人和偽君子的說法。他認為曹操是真小人,劉備是偽君子。又極言真小人比偽君子可愛,並且喊出了“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的口號。所以,Y教授之品三國也,總是一反羅貫中的創作思想,羅貫中尊劉貶曹,Y教授呢?尊曹貶劉。

但Y教授似乎不知道,從本質上講,真小人和偽君子其實都是小人。至於他極力讚美的曹操,有時候是一個真小人,有時候卻也是一個偽君子。至於什麼時候做真小人,什麼時候做偽君子,則是一個權謀的問題。

漢獻帝建安九年,公元203年,曹操打敗袁紹、袁尚父子,佔領冀州。他大宴賓客,洋洋得意地說:“我昨天查了冀州的戶籍,知道這個地方有三十萬人口,這可是一個大州啊!”打了那麼多年的仗,冀州哪裡還有三十萬人口呢?許多人因為饑荒而餓死,還有一些人因為當兵死在戰場上,還有一些人逃難去了南方,曹操攻下鄴城時縱兵行兇又屠殺了很多人,冀州殘餘的人口,其實已經非常有限。剛從監獄裡出來的崔琰站起來說:“如今天下分崩,戰亂頻仍,冀州的老百姓屍橫遍野。曹公既然自稱是王者之師,卻不曾聽說過您的仁愛,也不曾見到您拯救黎民於苦難的善舉,甚至也不曾見到您整頓軍隊的紀律,只知道計算自己得到了多少地盤、擴充了多少勢力。那麼,冀州的老百姓對您還有什麼指望呢?”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九講 對道德的理解(4)

崔琰的這番話,把所有的賓客都嚇壞了,連曹操也被他的大義凜然所震驚。曹操知道,崔琰說得很對,如果再這麼殘暴不仁,必然激起冀州的老百姓奮起反抗,對他有害無益。於是,曹操很恭敬地對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