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們什麼時候要直面世界呢?對於一個快要成年的孩子來說。

看了拉格爾克維斯特的散文《父親與我》,我彷彿看出了什麼,但是確實有看不到什麼,我在思考作者,也在思考自己。我們由誰來護呢?

文章的情節相當的簡單,作者講述了與父親在禮拜天出去遊玩的情景。重點描寫了出去和回來在路上的景物和感受,同樣的一條路,但是由於天氣的緣故,作者前後兩次的感受卻是相當的不同。

我們來看作者的描寫:我們剛走入森林,四周便響起了鳥雀的啁啾和其它動物的鳴叫。……它們悅耳的歌聲在我的身邊飄蕩。地面上鋪滿了一層厚厚的銀蓮花,白樺樹剛綻出淡黃的葉子杉樹吐出了新鮮的嫩芽,四周彌散著樹木的氣息。在太陽的照射下,泥土騰起縷縷蒸汽。這裡處處充滿了生機。

……

天空越來越暗,樹的模樣也變得奇怪,它們佇立著靜聽我們的腳步聲,好像我們是奇異的陌生人。在一棵樹上,有隻螢火蟲在閃動,它趴著,盯視黑暗中的我們……

看這兩段描寫,我們能十分清楚地知道哪一段是去的路上的描寫。這是作者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我們應該看到作者的天真。小時候的天真,沒有成人的功利考慮。在去的路上作者是如此的高興,把看到了景色做了擬人和比喻化的描寫。在孩子的眼中,世界就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一塵不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的和諧美好,我們應該歡唱。

但是在作者回家的路上,天色晚了,作者前面的一切所見所想都發生了對立的轉變。在孩童的眼中,世界的變化是那麼的快,剛才還是美好動聽的東西,一轉眼之間就變得是如此的可怕,甚至連萬能的上帝也變成可怕的了:

在我的心裡,上帝也是可怕的。呵,多麼可怕!在這茫茫的黑暗中,到處有他的影子。他在樹下,在不停絮語的電話線杆裡——對,肯定是他,他無處不在,所以我們才總看不到的。

在兒時就知道上帝無處不在,這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就在著無邊的黑暗中走著,當然還有他的父親與他一同相伴。父親在黑暗中行走既沒有安慰兒子,也沒有護著兒子,只是在一輛貨車開過之後,父親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奇怪,這是哪輛火車,那司機我怎麼不認識?”說完,一路沒再開口。是的,父親既不認識這個司機,也不會認識眼前的黑暗,儘管不認識,他也不會感到害怕。但也僅此而已,他沒有多餘的東西再給兒子,甚至連護著兒子的能力也沒有。因為他們雖然現在同處在一個世界,但實實在在又不是同一個世界啊,兒子應該怎麼辦呢?兒子只能自我保護,因為連上帝都變成可怕的了。但是作者也明白,這樣的生活不是永遠的:

世界和生活將如此在我的面前出現!它們與父親那時安樂平靜的世界截然不同。啊,這不是真正的世界,不是真正的生活,它們只是在無邊的黑暗中衝撞、燃燒。

是的,作者清楚的看到了這一點,在衝撞和燃燒中,一個新的世界催生出來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可謂自欺欺人,可嘆!

豐子愷的文章讀過不少,特別是他的散文,更是仔細、認真的讀。

今天讀到他的《東京某晚的事》,讀了第一遍沒感覺出什麼來,並且覺得行文措辭還有點彆扭,於是我便又仔仔細細讀了一遍。這一遍明白了,不光明白了,並且覺得豐子愷提出這樣的思想有一種自欺欺人的味道。但是轉念一想,豐子愷是一個教育學家,是一個學者,而這種思想從古至今也就只有學者一直在追求著這種思想。想到這裡,我不光覺得自欺欺人,並且都有點可悲可嘆了。

豐子愷在文中講了一件他經歷的很小的事情,他在東京期間,某晚與朋友外出散步,遇一日本老太婆讓他們幫忙抬一下東西,他們幾個因與老太婆不熟悉而沒有幫忙。這樣的一件小事,卻引發了作者過多的思考,作者在文中這樣說道:

有這樣的一個世界,天如一家,人們如家族,互相友愛,互相幫助,共樂其生活,那時陌路就變成家庭,這老太婆就並不悖事,並不唐突了。這是多麼可憧憬的世界!

其實作家本人的思考我們大家都明白,這種思想在幾千年前的老子就提出來了。但是我想說的是,這樣的境界我們實現了嗎?所以我說,歷朝歷代,也就只有學者在孜孜不倦追求著這樣美好的世界。我們可以想一下,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距離作家寫此文章也有半個多世紀了。我想,這是多麼自欺欺人和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