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調走之後,黑龍江省體委批評了佳木斯市體委,說不應該把周賀玉這樣的優秀教練放走。所以,市體委領導想這“招”讓法院把周賀玉給退回來,回來繼續當教練,沒想到卻被法院院長將了一軍。當時,國家“八一”速滑隊得知賀玉轉業後,幾次打來電報,還派蘇洪斌教練從瀋陽專程跑到佳木斯,以優惠條件動員賀玉去“八一”隊任教。
但是,賀玉心靈的創傷太深了,也太寒心了。他喜歡法院這個相對公平、正直的工作環境,所以,婉言謝絕了“八一”隊的再三邀請。
不久,我也調離了體工隊。
從此以後,我們只是遠遠地看著那曾寄託著美好夢想的運動場,卻很少再進去了。但我們仍然熱愛體育,熱愛運動員,每當在電視裡看到中國隊在比賽中贏了,我們就激動得熱淚盈眶,兩手拍得通紅……
雖然離開了運動場,但運動員那種勇於進取、勇於拼搏的精神,卻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無論調到哪個單位,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對我們來說,都只不過是換個運動場而已。
調到法院以後,三十四歲的賀玉面對完全陌生、專業性極強的法律工作,他收起在冰場上叱吒風雲的瀟灑,像小媳婦似的,從打水、掃地、書記員一步一步地做起……
兩年後,他一個人辦案的數量,遠遠超過民事審判庭全體工作人員辦案數量的總和,連續兩年被法院推選為唯一一名出席全市的勞動模範。
1979年,我們兩人同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他從書記員、助審員、審判員、副庭長、庭長、副院長、院長,一步步幹到區法院院長。他領導的區法院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市法院系統各項指標第一名。他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把微機引入審判。他培養的微機書記員在全國選拔的微機員測試中,名列第一名,在北京召開的“世婦會”期間,進入主會場當微機記錄員……
然而,令我記憶最深的,不是他一步步的升遷,而是他一步三個樓梯跑上樓的背影,在我的印象中,他上樓從來不走,而是一步三個樓梯地跑上去……
一句玩笑,讓我把生命的最後
一枚銅板押在文學的賭桌上
就像一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