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立爾》雜誌帶頭,一九四三年七月,刊出文章,題為《小蔣建立型模,作為新中國未來的範例》(Gissimo is Building a Model State as anExample for New China)。'10'
《紐約時報》記者阿德金森(劇評家)專程去贛南實地採訪,同年十一月五日,刊出《贛南建立民治的目標》的特寫。文章說:“中國方面的有識之士,都一相情願地高談中國的現代化,卻只有贛南在真正的推行。”
經國的聲望,火箭似地直上雲霄,國民黨內部最敏感,一種強烈的酸性反應,馬上變成氣體,瀰漫到重慶的蔣先生那兒。指責專區的舉措是蘇聯社會主義的中國版。更露骨的說法是:“蔣經國是道地的共產黨,
贛南快被赤化了。”
延安的中共領導階層,一樣聚精會神地,密切注視著贛南的動態。
然而,經國再努力,也跳不出國民黨的大圈圈。在蘇聯時,人家說他是“帶國民黨本質的共產黨”,回到國內,他成為有共產黨氣質的國民黨。他好象什麼都不是,他的衝力,只能到某一限度,就停擺了。
經國的如意算盤,以贛南為起點,江西有成績,再推展到全國。事實證明,他了解蘇聯,並不瞭解中國。國民黨的爛攤子,比他想象的要難弄多了。
從這個角度,分析他的新政,熱鬧有餘,成事不足,禁禁菸賭,抓抓土匪強盜,儘可放手大幹,且容易看得見成績。一旦動搖到國民黨的根本,註定非敗陣不可。以他公佈的“新贛南土地政策”為例,規定土地分配,依人口而決定,超額由中國農民銀行照價收買,再轉貸給佃農,地價由人民開會來決定,分五年還清,'11'是一種溫和的土地政策。聽起來,好象很動人。後來,陳誠在臺灣實施,就非常成功。
但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經濟條件,他辦得到嗎?壟斷土地的土豪劣紳,封建保守,要改革,只有斯大林的辦法,才能徹底施行。使大地主破產,國民黨的根基,即會動搖。而由“銀行照價收買”,銀行固沒有這樣大的財力,地主怎肯把土地換銀錢,少了可作威作福的屏障。
緊跟著那個三年計劃之後,一九四三年底,馬上宣佈了新的“五年計劃”,選單開得的確很豐富。其建設綱領第九條,說是將各縣城改建為現代標準城市,並將各縣二十八個舊市鎮,改建為現代化的市鎮,贛城人口擴充至五十萬人。在各項工作表中,把鍊鋼、鍊鐵、鍊銅列為優先。
《東南日報》一篇批評,評得極為合理:
“以蔣君五年計劃完成的希望,民間享受,可以超過蘇聯,甚至步趨美國,以贛南一隅之地,縱使盡到最大的努力,恐亦難以如願,尤其是鍊鋼、鍊銅,及製造機器,都屬於重工業範圍,毫無基礎,談何容易,試問我國現在有幾個鍊鋼廠、機器製造廠,乃欲以贛南十一縣之力,從事於此。而且一個不足,竟想設三、四個之多。五年期間,又極短促,以此列入計劃,我真驚歎他們的膽量。”'12'
經國很多想法上的大躍進,一九四二年七月四日,他在專區縣長會議上,說了一個新中國的夢:
“那時的贛州,一路所望到的都是花園樹木,而且警察也沒有了,路上都是機器來指揮交通。自衛隊也沒有了,因為大家都能安居樂業,沒有土匪強盜,所以用不到自衛隊了(全境只有穿白色制服的政治指導員)。贛南的大禮堂,也移到南康去了,一路看去,看到了幾處鍊鋼廠和飛機制造廠,那個很小的沙石埠,也造成了一座很漂亮的電車站,那個大禮堂,堂皇美麗,可以容納兩萬人。大禮堂之正中在轉映紐約的電影和維也納的音樂,幾處電視的幕上,正在映出倫敦的足球賽。那時候,已成為電氣化的世界。”'13'
這反映了經國不務實,喜歡說大話的毛病。支票滿天飛,兌不了現,就有損到自己的聲望信譽。他自己也承認,很多事情“缺少詳細計劃”。
內部的壓力,迫使蔣先生在讒言的圍攻下,一方面默許經國的做法,一方面也不免感到經國的鋒芒太露,留下了經國終於離開贛南的伏筆。
一九四三年,經國在贛南的工作終於告一段落。那是蔣先生的意旨,覺得經國留在農村的時間太久了,先交卸了贛縣縣長。十二月發表新命,升任江西省府委員。一九四四年的元月,遠走重慶,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進入中央級工作。專員職務,雖在一九四五年移交,其實,他早已和贛南分割了。一切改革計劃,和他的去向一樣,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