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什麼不決之事何不問我?”
孫策一看,來人是丹陽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哩,孫堅的舊從事官。
“策所悲者,不能如父親般英雄,未有繼承父親之志啊!”
朱治勸道:“何不到袁術那裡借兵往江東,假名救吳景,實圖大業,不比這寄人籬下的日子強多了嗎?”
二人正在說著,突然進來一個人:“你們所謀,我已經知道了。我手下有精壯百人,暫助伯符一馬之力。”
孫策一看,此人乃袁術謀士,汝南細陽人,姓呂。名範,字子衡。
孫策大喜,請進來共議此事。
呂範說:“唯恐袁公路不肯借兵。”
孫策說:“我有亡父留下的傳國玉璽,以為質當。”
呂範喜道:“公路欲得此物久矣!以此相質,必肯發兵。”
孫策與手下謀士計議已定,準備向袁術借兵,以救母為名,兵進江南。
次日,孫策見袁術,哭拜在地:“父仇不能報。今母舅吳景。又為揚州刺史劉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將被害。策敢借雄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遺下玉璽。權為質當。”
袁術一聽孫策有玉璽。取過來一看。大喜過望:“不是我非要你玉璽,只能依此為質暫且留在此。我借你精兵三千,馬五百匹。平定之後。可要趕緊回來。另外,你職位低微,難以掌大權。我委任你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剋日領兵前行。”
孫策拜謝,逐引兵馬,帶領朱治,呂範、舊將程普、黃蓋、韓當等,起兵往江南去了。
雖說劉繇兵多勢大,可有一樣不如小霸王孫策,謀士不濟更無良將,原本還有個太史慈,卻被幽州的劉展給網羅過去。
而小霸王孫策,雖然僅有幾千軍隊,謀士卻有朱治、呂範,在去江南的路上,又巧遇兒時的玩伴周瑜,更是如虎添翼。
再看孫策手下的武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人,無一不是久經沙場的猛將。
果然,小霸王孫策進擊劉繇,每戰所向披靡,打的劉繇狼狽不堪。
孫策帶著軍隊走後,袁術得到玉璽,心思再也安靜不下來了。
袁術手拿玉璽反覆觀看,尤其是傳國玉璽上的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更是撩撥得袁術心癢。
據悉,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然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
二十八年,始皇帝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
三十六年,始皇帝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玉璽遮道,,與從者說:持此還祖龍。說完此人便不見了,此玉璽復歸於秦。
始皇帝崩,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
後至王莽篡權,孝元皇太后將印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
袁術心想,既然此玉璽能夠到自己手裡,可見天意如此。自己不當皇帝,枉為此生。
主意已定,大會座下文武。
“昔日,漢高祖不過是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袁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我欲應天順人,正位九五。爾等意為何如?”
主薄閻象出列:“不可。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此事絕不可行!”
袁術大怒:“我袁姓出於陳,陳乃大舜之後。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雲:’代漢者,當塗高也。’我字公路,正應其讖。今又有傳國玉璽,傳入我手,此乃天意。若不為君,背天道也。我意已決,再有多言者立斬不饒!”
遂建號仲氏,立臺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後,立子為東宮。
長史楊弘建言:“可娶呂布之女為東宮妃,以為馳援。又袁紹、曹操齊聚兗州,恐有不利,許其高位,以安其心。”
“該當如此。”
袁術大喜,命人出使呂布、袁紹、曹操處。
部署得當,袁術開始徵發萬民,在壽春為其打造皇宮,準備登基。
袁術還真敢造,大漢朝四百年植根於天下萬民,根深蒂固。儘管天下大亂,想要自立朝廷,改朝換代,那就是篡權,就要為此承受輿論壓力,就要承擔天下各方勢力的共同征伐。
無論是曹操、袁術、劉備亦或是呂布,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