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最初,箕子朝鮮、紂王的叔父在公元前一一二二年逃至朝鮮建國,統治約九百二十八年。朝鮮王統治下的北部古朝鮮為衛滿所破,乃將其餘眾數千人走入海,攻馬韓,破之,自立為韓王。其後,大批箕子朝鮮人逃至朝鮮南部。箕準死後未能延續王位,馬韓人復自立為辰王。
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語風俗相似,只是祠祭鬼神有異,施灶皆在戶西。
馬韓國、辰國都是在箕氏朝鮮滅亡時,造成大量的北部人南遷,佔據這兩個地區的人口構成的主要成分。
朝鮮半島北部特別是大同江流域,社會發展程度一直高於三韓,這是古朝鮮人可以在箕氏朝鮮為衛滿取代以後,在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地區確立自己統治地位的根本原因。
箕氏朝鮮的性質還是方國與聚落的聯盟,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因此,由古朝鮮遺民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的馬韓國與辰國,也不會一下子步入國家,其性質也只能是方國與聚落的聯盟。但是,社會發展水平高於當地土著韓人的古朝鮮遺民的到來,對當地的社會發展無疑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有書記載: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裡。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辰韓者,古之辰國也。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各有長帥,大者自名為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無城郭。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諮離牟盧國、素謂乾國、古爰國、莫盧國、卑離國、佔離卑國、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彌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闢卑離國、臼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乾馬國、楚離國,凡五十餘國。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辰王治月支國。臣智或加優呼臣雲遣支報安邪踧支濆臣離兒不例拘邪秦支廉之號。其官有魏率善、邑君、歸義侯、中郎將、都尉、伯長。
侯準既僣號稱王,為燕亡人衛滿所攻奪,【魏略曰:昔箕子之後朝鮮侯,見周衰,燕自尊為王,欲東略地,朝鮮侯亦自稱為王,欲興兵逆擊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禮諫之,乃止。使禮西說燕,燕止之,不攻。後子孫稍驕虐,燕乃遣將秦開攻其西方,取地二千餘裡,至滿番汗為界,朝鮮遂弱。及秦並天下,使蒙恬築長城,到遼東。時朝鮮王否立,畏秦襲之,略服屬秦,不肯朝會。否死,其子準立。二十餘年而陳、項起,天下亂,燕、齊、趙民愁苦,稍稍亡往準,準乃置之於西方。及漢以盧綰為燕王,朝鮮與燕界於浿水。及綰反,入匈奴,燕人衛滿亡命,為胡服,東度浿水,詣準降,說準求居西界,【故】收中國亡命為朝鮮藩屏。準信**之,拜為博士,賜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邊。滿誘亡黨,眾稍多,乃詐遣人告準,言漢兵十道至,求入宿衛,遂還攻準。準與滿戰,不敵也。】將其左右宮人走入海,居韓地,自號韓王。【魏略曰:其子及親留在國者,因冒姓韓氏。準王海中,不與朝鮮相往來。】其後絕滅,今韓人猶有奉其祭祀者。
此時,三韓之一的馬韓,和其他兩個一樣尚是部落社會,全國由五十四個城邦組成。城邦沒有城郭,皆同屬一個部落,而每個部落皆有首領。勢力強大的部落的首領稱做臣智,其次稱做邑借。馬韓有十餘萬戶,分為五十四個部落,在三韓族中居於主體地位。
另外辰韓、弁韓各有十二國。三韓共七十八國。共計為二十萬戶,約近百萬人。
當馬韓人驚聞大兵壓境,急調其全部兵力欲與之抗衡,然,整個馬韓也只有兩千餘軍隊,無奈之下廣招青壯增加兵力,拼湊出一萬人的軍隊,前去迎敵。
及至三月下旬,太史慈增兵一萬,與馬韓的軍隊僵持,明處合計達兩萬餘人。
馬韓人求助於辰韓人、弁韓人,無果。被逼無奈之下,再次招納數千青壯人充軍,勉強與太史慈的軍隊相若。奇怪的是太史慈的軍隊始終沒有任何攻擊的跡象。
韓王倍感壓力,從馬韓中挑選十名美女,派使節進入幽州,欲討好幽州使之退兵。
美女被留下了,馬韓人被告知:馬韓勾結烏桓叛匪,意欲造反。現在只有一條路可走,王室攜家眷置幽州居住,解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