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害了,早一天晚一天都不是問題。不是不想拿下萬年公主,實在是不是時候。嗯,最好再拖幾年,免得生出事端。
董卓廢太子,袁紹與董卓鬧翻了,辭別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奔冀州揚長而去。
侍中周毖以為:“袁紹忿忿而去,逼迫若急是必有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天下。倘若收豪傑以聚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所有。不如赦之,拜為一郡守,則袁紹喜於免罪,必無後患。”
校尉伍瓊也勸:“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誠不若給一郡守,以收其心。”
董卓根基未穩,還真不敢太得罪袁家。於是,採納了二人的建議,差人拜袁紹為平原郡太守。
原來的渤海郡已經被幽州牧劉展舉薦給了鍾繇,董卓不可能在這個時期樹敵劉展,罷免鍾繇的職位。
曹操刺殺未成功,倉惶出逃,躲過緝捕回到老家陳留。曹操家薄有家財,他也不可能坐以待斃,立即招兵買馬,準備武力對抗董卓。
話說,這個時期的曹操,還真是個有膽量、有血性的漢子。之所以稱之為奸雄,還是文人的功勞。無論是文章,還是戲曲,大多稱之為大奸雄曹操。當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最主要的原因。
儘管劉展對曹操的印象還不錯,既然多數人如此稱呼,也只好隨大流,還是稱呼曹操大奸雄。
當然,歷史上,如果曹操能夠儘快平定四方,統一中華,減少漢人的死傷,少殺虐無辜,劉展就更加佩服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傳矯詔十八鎮討董
話說曹操回到陳留家中,稟報其父洛陽種種,欲散盡家財,招募義兵,起兵抗擊董卓。
曹嵩倒是支援:“資金少恐怕難以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仗義疏財,其家鉅富,若得其相助,其事可圖。”
曹操聞言大喜,當即置辦酒宴,拜請衛弘到家,席間曹操感慨:“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害百姓,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財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
衛弘道:“我是有這個心很久了,只是未遇到真英雄。既然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
曹操大喜,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發出募兵告示,派人四處張貼,同時招集義兵,立起招兵白起一面,上邊寫著“忠義”二字。
不到半月,附近郡縣的一些鄉民子弟,紛紛來投,聚在旗下。
樂進,衛國陽平人,和一個叫李典的山陽鉅鹿人,投到了曹操門下。
時間不久,曹操的兩個族兄弟夏侯惇、夏侯淵,各帶著一千多名壯士,從故鄉焦郡來到陳留,與曹操相會。
曹操父親曹嵩,原來是從夏侯一族過繼而來,因此,曹操實際上和他倆人是同族的叔伯兄弟。他們自小就在一塊兒長大,常在一起盤馬彎弓,演習槍棒,都有一身好武藝。
兩個人的到來,真使曹操欣喜萬分,振奮不已。
緊接著,曹氏一族的兄弟曹仁、曹洪也各帶一千士兵前來相助。曹操更為高興,覺著如虎添翼,前途有望了。
期間,地方富戶衛弘拿出家財,為曹操置辦軍衣、盔甲、旗幟以及糧食等,不計其數。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曹操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下來了。
此時,袁紹得曹矯詔,乃聚集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平原郡來與曹操會盟。
袁家四世三公,門下故吏遍天下,其影響力非同小可。從洛陽回來的時間不長,身邊已經聚集了不少勢力。
曹操寫了一道檄文,發往各郡縣。檄文說:“曹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沖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漢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行奉行!”
曹操發出檄文以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紛紛相應: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橋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