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部分

史頭一臉陪笑地告辭了,轉身剛走了沒幾步。

楊建國技術員又懶洋洋地說:“剛吃飽飯,就有單飛的想法了?我聽說潘家可也要建鹽場。”

史頭連連賠笑,忙著說,無妨,無妨,大家各做各的。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潘家的加入很有妨。

首先就是建設鹽田的速度。

當史頭和兄弟們剛剛建成了一半時,他們潘家才開始興建,可等他們建完後,潘家也建完了,他們的規模雖然比不上布袋鹽場,但卻比史頭他們的鹽場大兩個還多……他們人多,而且聽說是高價買來的水泥。漢唐集團怎麼可以隨便賣他們水泥呢?!

然後就是鹽田的提水風車裝置。

漢唐集團設計的提水風車很不同,白天要面對大海,晚上則要把它推轉過來來背對大海,好像是說利用什麼熱交換引起的對流什麼的……不過很好用。

史頭算了算,這一架提水風車至少要省十個人……但是價格可不菲,至少那軸承什麼的,他史頭精心研究過,尋常鐵匠大概是造不出來……聽說是紅星工業區的大工匠嘔心瀝血才製成的。

史頭當然不知道那隻不過是紅星鍛壓廠明人手鍛車間手工出品。

史頭一狠心貸款買了三臺,這還是因為好心的安得福場長說,到時候可以用鹽來頂貸,不要利息。

那個楊建國技術員又陰陽怪氣地對他說:“你這是想大發展啊,別忘了人家潘家可是直接買了九臺。”

史頭當時苦笑了一下,隨便對楊建國技術員作了個揖,就離開了。

那時,箭已經在弓上了,早知道潘家真幹這一行,他就不做了,現在已經做了一半,不做下去,無法對兄弟們交待了。

再說他們辭去鹽場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後,布袋鹽場又招了許多鹽工,回去已經沒有出路了,除非他們再次擴大面積,就像他們所謂的二期工程那樣,可是看漢唐集團現在的表現,他們無心如此,也不知道他們在忙些什麼。

兩家鹽場是同時完工的。讓史頭欣慰地是,至少他們自己還放了一大掛麻雷炮,憑空添了不少喜慶,而他們潘家呢?寂寂寞寞地引海水進田了……

那潘家像他們一樣,也是在鹽池邊搭了竹棚子,上百個鹽工就在那裡歇息了………呸,怎麼不颳起大風把你們的風車吹壞,將你們的竹棚刮飛,總是學著我等做事,還是大家族呢,狗屁!

當然,這些只是史頭私下裡的怨言,擺不得檯面上,引海水那天,那潘家鹽田的一位長者,帶了份賀禮來訪。

手下兄弟們的面色不好看,史頭卻是滿面春風……合情合理地應答,並讓手下的弟兄趕緊去回禮。

史頭對自己的兄弟們說:“你們都瞎了狗眼,他一件玉佩就值我等的鹽場了,親自來訪,我等面子足夠大了,此人絕不是好相與之人……”

不過事情也不是那麼糟糕……潘家鹽場似乎對本地賣鹽興趣了了,第一批鹽收上來後,除了以鹽頂稅,上交給了漢唐集團一部分外,他們竟然直接來船送走……

這一點讓史頭感覺到了希望,他立刻讓兄弟們擔著鹽,用獨輪車運著鹽,去熱蘭遮城市場,去赤嵌農業基地,去二層行溪販賣,甚至還準備去臺灣北部地區販賣,聽說那裡的外來人家越來越多……

哈哈,漢唐集團的人竟然不曉得鹽在明大陸是絕對不可以私人販賣的,趁著他們不知,多賣些……這價錢嘛,他們沒有官鹽這一說,就沒有參照了,但只要比漢唐集團的便宜些才好賣,史頭每次看到他們布袋鹽場收鹽的數量時,真的讓人有一種無力感,他們那是在堆山啊。

不過他們更多的是用在布袋鎮裡的那些廠子裡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布袋海岸邊自發形成的那個小市場,漁民們經常可以看到史頭鹽場的人推著好幾獨輪車的鹽,挨條漁船挨家竹棚的給送上。

漁民們知道他們三家鹽場的鹽價都差不多,史頭鹽場還親自送上門,倒是省了他們自己去買了,便也紛紛買下那鹽。

史頭拿著斗笠扇著風,笑呵呵地看著手下的弟兄們收著馬票或是銀兩……他心裡發誓道:待我等積攢更多後,一定要再建個比潘家還大的鹽場!

第二百一十章 杜仲膠取代橡膠是個偽命題

1649年9月18日,農曆八月十二。

漢唐集團按照事先的計劃安排,下發命令說,各個基地,除去必要單位,都可以組織中秋晚會,所需費用,直接由財務公司統一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