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5部分

峽的中樞,扼亞洲東部的海運要衝,被稱為“東南鎖匙”。

澎湖列島的底基為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經過多次海陸升降、海蝕和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自海上望去,地勢低平,宛如大小平盤浮在海面;平均海拔17米,最高點為西南大貓嶼,海拔78。9米。

三島嶼環抱而成的內海就是最著名的外婆的澎湖灣,南北長約12千米,東西寬約8千米。北口為牛公灣海峽;南口被鳳櫃裡半島和漁翁島所扼,寬約3。3千米,水深10~62米。

灣內無石馬頭設施,但海峽巖北方有天然的錨地,水深10米以上,泥沙底,是臺灣地區冬季最理想的避風錨地。

明大陸早都亂成一團,哪裡還有能力理會這個地方……在漢唐集團的計劃中,這裡是紫雲號最終停泊的地方,當然,現在還不行。

澎湖列島地勢平坦,無河川山嶽,土壤層淺薄,均為紅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風強勁,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僅能種植地瓜、土豆、花生等。

在那面世界的80年代中期,在這裡試種成功過西瓜、哈密瓜、絲瓜,因此號稱澎湖“三瓜”,比較有名氣。

在農業利用上,漢唐集團根本沒有考慮太多。

現在土地資源多的是,在那面的世界中,在1997年,整個臺灣一共有耕地8500平方公里,單單一個嘉南平原,它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里,寬50公里,就有4800平方公里可耕種之田,這是一個讓漢唐集團想起來都快樂地不寒而慄的數字,真的,現在我們計算耕地也可以用平方公里來做為單位了。當然,想開發出這麼多的土地,還要有相應的農田管理和配套裝置。

漢唐集團主要考慮的是利用澎湖列島周邊的魚類資源問題。

那裡的漁業資源可太豐富了,種類太多都不用提的。

澎湖列島上的水資源缺乏,那是指在大型農業和工業使用上,如果單純發展輕工業,比如開展魚類加工專案,供應相應數量的人口飲水,這都不算個問題。

那裡要開一家河口基地中魚類加工業的分基地……也許未來會做主要基地,同時這裡還要兼做今後移民的第一停靠點,這都是不錯的設計。

當然,這都是遠景,現在還顧不上來。

所以漢唐集團決定先把澎湖列島的架子搭起來,做好相應的準備。

在陪同陸履常技術員去探查苗栗石油資源的行動中,那個掉了一隻胳膊的安保隊員,他叫大牛,現在他派上了用場。

漢唐集團讓他在小琉球島和澎湖列島選擇一下,看他願意去哪個地方當結首。兩個島各有優勢,小琉球島距本島近,自然條件好;澎湖列島的情況不用再說了。

那個掉了一隻胳膊的明人安保隊員大牛想都沒想的,直接選了澎湖列島。

很明顯,澎湖島的位置更為重要,大牛結首同時又把全家都搬過去了。

漢唐集團先是安排明人第二建築隊和後成立的第三建築隊在澎湖灣建了個簡易碼頭,並設了一個補濟站。然後才把他們打發去廈門建商站和新式碼頭。

說是簡易碼頭,這是相比較漢唐集團的正式碼頭而言。它使用了水泥標準件結構,主要受力構件,那是正了八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比地條鋼好多了。

那個補濟站,漢唐集團把它設計成簡易堡壘式,兩層樓,一層無窗,二層住人……補濟站的圍牆高兩米五,圈地一千五百平方米左右,又在院子中打了一口壓力井。

在澎湖列島最大的本島上,大約有三百多戶固定住戶,都是以打魚為生。這裡原本移民更多,荷蘭人兩次的侵佔,讓這裡人口減少了很多……這筆賬都得一點點算。

漁民們知道熱蘭遮城發生的變化,也偷著去看過……發現一切變化和他們無關,他們就仍舊過著原先的日子。

但是也不能說一點關係也沒有,廈門的鄭家就不過來收他們的魚稅了,他們的漁獲賣到臺灣去後,也沒有人另外收他們的商業稅了……只需要一次**打魚的十一稅就全夠了,還有就是熱蘭遮市場上的蔬菜種類多了,也便宜多了,米和鹽也是。

這些人來的好啊!他們知道他們是漢唐集團。

後來,漢唐集團就來了幾條大船,下來了一大批人,開始建起房屋、碼頭了,有個只有一條胳膊的人把大家聚集到一起,說這裡以後就是漢唐集團的地兒了,他是漢唐集團新任命的結首……大家沒有人說話,這個地方是誰的地方,該他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