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高手”。
在甘肅一帶他訪到因犯事而逃至西北隱姓埋名的中州人(河南人)“李叟”,“李叟”是元代發源于山東一帶大紅(洪)拳、太祖棍的傳人。
以前因元廷禁止漢人持帶刃的鐵器、兵刃,漢人為了反元復宋,儲存戰鬥力,於是託名“宋太祖”,編創空手拳套“宋太祖32勢長拳”及不帶刃的“太祖盤龍棍”以避開蒙古人懷疑,開了大明套子武術的先河,明代發展成大紅拳,一直流傳到今天。
“李叟”也自知水平有限,遂又推薦散盡家產到處學藝,不久大功告成,這時他又遇到了寄住在洛陽一個寺院中的太原人白峰。
於是白峰、“李叟”、“嚴州公子”三人同赴少林寺,“李叟”的兒子也隨去。
他們一起研究編創武術,白氏創“五拳”,傳劍術、武功等;“李叟”未創新,只傳紅拳、棍術;“嚴州公子”則創羅漢拳……
如此開創了少林寺習武之風,後人又不斷地憑藉想象力加上了各種花樣動作,越來越好看了。
後來還有其他民間武術家加入少林寺,帶去槍術等不同的兵器。
如棍術大師俞大猷赴少林寺後被請求留下傳藝,但俞公軍務忙碌,只帶走了兩個和尚跟著身邊學;如通背拳創始人董成萬曆年間也赴少林寺,被請求傳藝;心意**拳創始人姬龍峰赴少林寺後,也被請求留下傳藝。
然而少林寺武術名聲鵲起是從明正德嘉靖年間開始,幫助朝廷鎮壓各地造反起義,以及參加反擊倭寇在大明沿海的侵擾,尤其是後者,因朝廷動用國家機器宣傳,使得少林寺武術名聲在當時名聞遐邇。
當時少林寺方丈的態度與那面世界的少林寺的很不一樣,常常極誠懇地向民間武術界請求受教。
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都主動靠近官府,幫助官府。官府當然也就大力宣傳他們。
明太祖早年出身於僧侶,對於佛教有意加以整頓。
洪武元年(1368)即在南京天界寺設立善世院,命僧慧曇管領佛教,又置統領、副統領、贊教、紀化等員,以掌全國名山大剎住持的任免。
三年(1370)又召集各地僧耆,規定寺院為禪、講、教三類,要求僧眾分別專業。
隨後又召集江南名僧至南京,啟建”廣薦法會”及點校藏經,進行刻版。
對於僧人普給度牒,廢除過去計僧賣牒的免丁錢,但是不久代宗景泰二年(1451)因救濟四川、貴州饑荒,採納朝臣建議,實行收費發牒制度,凡僧道奈米五石者,給與度牒。
憲宗成化二年(1466),淮揚地方大飢,也用同法以賑濟。
成化八年(1472)淮揚巡撫張鵬請給僧道空名度牒一萬道,以買米濟荒,雖一度遭到反對,但到了次年戶部卻發給空名度牒十萬道,以賑濟山東。
這樣,有牒僧道既大量增加,寺觀自然隨之而增。據成化二十一年(1485)統計:
在成化十七年(1481)以前,京城內外的官立寺觀,多至六百三十九所!
後來繼續增建,以致西山等處,相望不絕。自古佛寺之多,未有過於此時者。而納費發牒之舉,直繼續到明末為止。
明代寺院的土地雖不如元代的多,但明初對於大寺,也常有給田贍僧之舉。
如報恩、靈谷、天界,號為南京三大寺,都有許多寺田。
南京報恩寺的田地塘蕩就有一萬餘畝!
少林寺當然也不差土地了,那山下十之七八的土地都是廟產,要不然宋山坳全家也不可能佃到土地租種。
宋山坳的爹爹宋佑青說:“山坳,少林寺勢大,你便要好好投靠他們,求個好將來。”
宋山坳說:“爹爹,若是有一天他們不勢大了呢?”
宋山坳的爹爹宋佑青說:“山坳,怎麼可能?!但若是真有那一天,你便再尋那勢大之人。有了汗水,才有那麥子了;有了奶、水,便是我親孃了!”
宋山坳恍然大悟,爹爹若是不送那書生銀兩,他豈能教我識字?我若不是任由那武僧那啥……他又豈能教我武藝?
宋山坳每天早早起來,總是反覆做各種規定性動作,這樣的鍛鍊,使他的反應能力提高了些,那肌肉纖維組織的力量也增加了些,痛感神經也麻木了些。
這個時候,天下的造反起義者們成氣候了,他們當然要回頭報復少林寺了。
他們燒燬了一些前廟和小一些的廟門,但那少林寺鐵皮包裹的大廟門緊閉,武僧們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