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集團一直把印刷事業放在第二階段是有原因的。
在穿越前的研究配重中,大家否定了攜帶一些印刷裝置的建議,一切都不要,從頭開始!
當然,各種資料和圖紙的電子資訊還是要的。
技術員們狂喊,“讓我們迎來鉛與火的時代吧!”
這樣,大家都明白了,這是搞鉛字印刷。
正因為印刷事業一直推後發展,所以它發展起來,反而是裝置配套較為完整的,基本實現了半自動化,圓盤印刷機由球熱機充當動力源,還給印刷廠的鑄字車間配上了電風扇了。
楊友行秘書痛苦地說:“車間裡有一臺400度的鉛熔爐,你們安兩個吊風扇有什麼用?”
印刷廠的鉛字,只要字典上有這個字,就得配備上這個字的“字模”,字模是銅質的,所以印刷行業中又稱它為銅模。
印刷廠共需要多少字模呢?如果是英文,只要26個字母就能應付所有的單字及片語,然而,漢字可不得了,至少得有3000字才能基本解決檔案版的排印,不過,中文常用字1000個也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一套漢字字模三五千個,如果備上3種字型就是3倍數量,字型大小號數,例如報紙上的字通常為“5號”字,有五種的話,則15倍的數量。
漢唐集團的這個小小的印刷廠配備鉛字的字模就得幾十萬個。除此之外,這個小印刷廠還得配備十來噸金屬鉛。
當然,那面世界裡的縣級印刷廠都遠遠不止這些了。
這個字模問題楊友行秘書沒有操心,他才不管李子強董事他們是衝壓還是澆濤,就是用數控機床雕刻也行,只要有了它鉛字就好說了。
為了印刷的版面質量,鉛字通常只能一次性使用,印過檔案後鉛字就報廢回爐煉成鉛錠重新澆鑄。
鑄鉛字對字身尺寸的精度很講究,要求誤差不得超過0。01毫米,就是一根頭髮絲的六分之一,否則,活字印刷的排版就會拼不成方正的整體。
鉛字的質量精度取決於模具,這模具除了上述的“字模”還有“字身模”,字身模又稱為“盒子”。
顧名思義,盒子是可以合上和開啟的,該模具就是如此運作。
一枚鉛字有六個面,“盒子”合上時,其字面部分是已合上了的字模,字身周邊尺寸決定字型的大小。
鑄字機的液鉛噴頭對準字的底部噴進,液鉛噴進模芯後立即冷卻成一個鉛字,隨即,“盒子”開啟,字身模裡的“舌板”將鉛字送出,盒子開啟時字模同時離開字身模。
這樣週而復始,連續鑄字。
鑄字機是紅星機加工送來的,手搖式。
漢唐集團印刷廠的規模較小,一共只有六臺印刷機,最大的能印“對開紙”的印刷機只有一臺,但是手搖鑄字機卻有四臺,可見鑄字機多麼重要了。
但是這手搖鑄字機的關鍵問題不是累,而是熱。
車間裡還有四百度高溫的鉛熔爐呢。
當楊友行秘書在網上抱怨著時,紅星鋼鐵廠廠長徐志明哈哈大笑,說:“
就算我們最小的一個轉爐,你知道多少度嘛?!”
楊友行秘書不知道是多少度,但一定會比自己的這個高。
楊友行秘書不搭理他,剛想說,我這裡還有鉛中毒的危險呢。但是一想到布袋化工區,他就無語了。
一時間楊友行秘書有些傷心,你們工科生遭受各種痛苦和危險,為什麼還要拉上自己?
但是大家都在忙,人人有兼職,好容易有了休息日,都樂壞了,算了,不和他們一樣了,人人都做貢獻不是。
還好,手搖鑄字機對鑄字工的要求不太高,只要小心操作不會發生“濺鉛”,這液體鉛溫度高達300攝氏度,當“字身模”靠上液鉛噴頭時,若動作不協調就會有液鉛往四周濺出,液鉛燙在手上起碼三度傷,濺在人的臉上簡直是毀容。
技術員們在教授明人勞工噴射時,楊友行秘書離得遠遠的,他是真心怕。
可那幾個明人勞工倒是學得快,他們本來就是小錫匠之類的出身。
另外,這個廢字回爐還得掌握一定的金屬冶煉技術,鉛字所用的材料是一種合金,它以鉛為主體還含有錫和金屬銻,要經常透過冶煉來調整其合金成分,以解決字的光潔度和硬度。
這個也不用楊友行秘書操心,到時候有專門的技術員上廠服務,一個電話的事情。
漢唐集團的鉛字印刷機,是圓盤式印刷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