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鐵道”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
專家認為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凡是在現代鐵路的枕木上走過的人都明白:兩根枕木之間的距離和人們的步子很不合適,一次跨一根顯得步子太小,跨兩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習慣。
這主要是因為,它早先的距離是為了適合馬的腳步。這一點在1825年英國出現的馬拉鐵軌上體現出過。
但是在河南的山區裡的遺址上,經過測量卻驚奇地發現,秦始皇的“鐵路”,枕木之間的距離也竟然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
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盪”,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下來。
由此可見,秦朝不會莫明其妙搞個什麼“車同軌”的iso認證,一定是有它統治上的需求。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馳道,車同軌,是方便秦軍迅速到達各地。
漢唐集團基隆煤礦建起了這個時空第一條鐵路,就是小了點,短了點。
漢唐集團設計煤礦用運輸系統,完全是為了運輸煤炭的方便,沒有做其它打算。在計劃裡,目的性如此單一的專案實在是少之又少。
基隆煤礦和洗煤廠之間有七公里的距離,由洗煤廠的河運碼頭再到出海
漢唐集團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輛鐵路蒸汽機車;它的鍋爐蒸汽壓力為0。5兆帕。其實可以直接上1兆帕的,但是西門範廠長堅決要求按照這個資料來計算,除非上級強令。
他憨厚地笑著,心裡想0。5兆帕他可以保證一千天不出事故,這1兆帕可就是冒險了,這個時期,是個不冒險就成功的時期,他為什麼要擔這個風險?
這鍋爐底部裝有一個平放的汽缸。
機車有兩對動輪,由齒輪傳動,軸列式為0…2…0。
漢唐集團又用上了他們非常熟悉的技術,他們在機車上裝了一個大飛輪,藉助於它的旋轉慣性動力,可以保持汽缸活塞的順利往復運動。
機車重4噸,時速12公里,能牽引12噸貨物;,或是5節車廂,可乘70名旅客。
有稍微懂行的技術員說,這也太老土了吧,才能拉十二噸貨物?
鐵依技術員認真地給他解釋了,說:“說實話,要啥車型咱們沒有啊,弄它主要就是圖個便宜和耐操,總不能咱們自己人去當火車司機吧?就是給明人弄得,結構簡單的要命,又便宜又好修,只要能看懂壓力錶,知道什麼時候要加煤了就行,想讓鍋爐過氣都做不到。再說了,這個還和那裡的地勢有關。”
這個還真有關係。
從煤礦到洗煤廠是個下坡,大約有四度的樣子,下坡時它還能多拉幾輛煤斗車,回來時,只拉煤斗車或者其它少量貨物,還正好是個陸、河、海聯運。
當初關於軌距的問題,大家誰也沒有要求是1435毫米的標準軌距。
在這個時空,一切標準,以方便漢唐集團的需要為主,按照漢唐集團的低壓鍋爐體積的標準,直接定下了1000毫米,對,就米距了,怎的。
一直注意網上對話的潘科樹技術員,這時一下子發了幾張動車照片,大家馬上跑題了,開始暢想了。
鐵依技術員皺著眉頭說:“你發它有什麼用?”
潘科樹技術員笑著說:“我給動車幹過噴漆的活兒。”
“你又說沒用的……”
“嘿嘿,我不喜歡別的質疑你。”
“……”
起名字的事情交給了楊友行秘書,原本以為他能起出一個好聽些又適合的,結果他給這種鐵路蒸汽機車命名為金鋼一號,眾人差點吐了。
你就是叫熊貓一號都更合適,難怪你在那面的世界撲死了。
楊友行秘書頓時眼淚下來了,爭辯說,我真的不是寫的不好,那時在主站外邊看盜版的獨立ip有一萬多人,訂閱我的,加上盜版商本人都沒有247個,幸好還有一些好心的看盜版者,給我匯了一些煙錢……我永遠記得我的支付寶賬號和手機號是一樣的,都是15841539140。
眾位技術員哈哈大笑,說,那個時候的人都是惡狠狠的人,哪裡肯同情別人?!你又是無圖無真相,說個錘子了。
楊友行秘書大哭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