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便會加強防備、拒絕投降,這樣一來,燕、齊和將軍間便會相持不下,就如同劉邦和項羽陷於滎陽的僵局一般,這是將軍最不利的地方。
“善用兵者,應避免不利,善用優勢才對啊!”
韓信問道:
“那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呢?”
李左車建議道:
“如今若為將軍作策劃,莫如暫時按兵不動,以安撫方式來處理敗亡的趙國軍民。趙國人民必能感於將軍恩情,百里之內犒晌軍士的牛酒一天內必會送到,以慰勞漢軍將士。
“接著將軍可以將箭頭指向燕國,裝出一副即將出兵的樣子,然後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奉將軍親筆書信,表示對燕國和談之意。將軍所顯現的優勢,燕國必也不敢不服從將軍。
“挾著制服燕國的優勢,將軍再向東兵臨齊境,此時就算智謀再高的謀略家,也不知如何對齊國進行規劃了。
“如此,便可以擁有圖天下的實力了。兵勢應先製造聲勢,並以此獲取實利,正是此策劃的主要精神。”
韓信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李左車的建議,立刻擺出北上姿態,並派使者到燕國。燕國果然立刻接受和談,成為漢軍盟友。
為安撫趙軍軍民,韓信派使者向劉邦建議,命張耳為趙王以重建趙國政治秩序。
劉邦在衡量利害和實際需要後,也批准這個請求。
中原大勢因此底定,項羽大為緊張,雖曾數度派軍突擊趙境,卻很快為韓信和張耳擊退。
韓信也重行在趙國南方建立堡壘,鞏固對楚軍的防務。
不久局勢便穩定下來,楚軍既無力涉足中原,韓信因而能經常派兵前往滎陽,協助楚漢間的爭戰。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如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道就是自然,因此無法有任何言詞形容,它非常的直撲,很難加以描述。即使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天下也沒有可以扭轉而控制它的。
王侯若能守其道,天下萬物均將順其自然。這就如同天地因陰陽二氣相合而普降甘霖,不過人們不須加以指點,而自然就會下得十分均衡。
道創造了萬物,也給了萬物名字,有了名字之後,萬物才能知其本分,各有所止。萬物各知所止,這個世界才不會混亂,所以道之於天下,就如同川穀之於江海,是其最主要的根源啊!
道便是自然,它運作於天地宇宙間,也運作於人間世界中,凡能體察自然、順乎自然、守乎自然,天下萬物便能順利運作。
但問題在於自然到底是什麼?順乎自然常被誤解為放任和縱容,致使大膽激進分子常以自然自許之。
其實,自然絕不是放任,反而是要小心的體察其現象和變化,順其自然之性而尋之、用之。這需要有高度的智慧和經驗,否則很難體驗得出自然之道。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各有其性,各如其面。自然中有很多不同的東西,但異中又有同質性和同類性。
應接納不同之實然和必然,不求勉強的同質,而由異中求其同,順其勢以導之。
自然界的變化如同天氣之陰、陽、晴、雨,也有如心情及遭遇的喜、怒、哀、樂。因此自然中的春、夏、秋、冬,可比生命和運勢中的興、衰、起、伏。這一切都是自然,而且是不可免的,無法體察這種現象而勉強違背其變化者,不過是自尋煩惱罷了。
韓信在井陘口面對人數和力量數倍優勢的趙軍,他深知自己的弱勢,也承認對方的強勢。因此他仔細推論強者的心態,採取必要的策略和冒險,小心運用強勢者的一小塊弱點,準確地加以打擊。
背水奇陣便在正確地察覺弱者的心理,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弱勢,韓信的確是可怕的理性者。
置之死地則生,放之生地反亡,利用人類求生懼死的自然心理,準確抓到關鍵一刻的人性,使他獲得了幾乎是不可能的勝利。
劉邦大傳……第二章 江南變色
第二章 江南變色
楚使者正在傳佈項羽指令,責備英布為何遲遲未能發兵配合。隨何直入會場,坐在楚使者之上位,大聲表示:“九江王已加入漢軍陣營,當然不可能再發兵協助楚軍了!”
與魔鬼共舞,隨何抱必死決心
韓信於井陘口大獲全勝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