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愛,聽話的才值得愛,長得清純的別人才愛,會讀書、成績好的才有資格被愛;即使最親愛的父母。長輩、師長、朋友,也都是以這種態度來評斷我們的價值。我們必須學會用別人的眼光來評斷自己,確定自己的價值,這便是輸贏心態的開始。
當我們贏時才有價值,輸了成為大家的笑話,輸贏讓我們焦慮、緊張,讓我們的思考被封閉了。
為他人的評價而活,拼命壓抑自己的感覺,因此我們愈來愈焦慮、緊張、不快樂,不知道自己是為何而生,天天為輸贏而擔驚受嚇,這也就是存在主義所謂的“荒謬人生”。
不能去除輸贏心態,便無法共贏。
不能體認及接納自己的感覺,我們便無法克服輸贏的焦慮。
覺得自己活在有條件的愛中,努力去給自己和他人無條件的愛,是克服輸贏心態最重要的修心步驟。
能接受自己感覺的,才能接納他人的感覺。
接納他人感覺是溝通最重要的基礎。
溝通也是達成雙贏最重要的策略。
但溝通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溝通常和說服混為一談。我們通常會把說服視為溝通,以至於常常溝通失敗。
說服必有輸贏,溝通則是雙贏。
瞭解他人的感覺,也能正確表達自已的感覺,沒有批評、諷刺,誠心誠意地想和對方取得共識,這種溝通才是雙贏的基礎。
劉邦對大多事情的無心,使他的輸贏意念不致太強,也比較能忍受別人的批評,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相反地,項羽從頭到尾都很在意麵子,他很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語,所以也一直顯得放不開。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劉邦是強者,項羽則是弱者。
面對韓信和彭越的曖昧態度,劉邦不以自己為中心,反而能以同理心來接受張良的勸告,接納韓信和彭越的感覺,這也是他能成為最後大贏家的重要關鍵。
早年張良便曾稱讚劉邦:“沛公殆天授也!”其所論及的便是劉邦重視自己的感覺、也接納他人的感覺、不把輸輸贏贏看得太重的特色。”也是這種心態讓劉邦能和天下諸侯共,而惟一該贏未贏的大輸家便是項羽了。
劉邦大傳……第九篇 大漢建國
第九篇 大漢建國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體道的統治者,一切順平自然,不預作成見,因此經常是無心的,目姓的意見,便是他最為關切的意見。
善民的百姓固然要善待之,不善良的百姓,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使要想辦法善待他們,這樣有可以得到主體真正的善,也才是真正的德政。
誠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