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手。

由於一切都在大庭廣眾前發生,看不出有何陰謀,加上吳廣人緣好,大家都同情他,因此都以為這是將尉不對所造成的臨時性悲劇。

揭竿起義,天下風起雲湧

大禍既已釀成,陳勝當眾宣佈:

“諸位,我們因為碰到大雨,已不能如期趕到工地,依秦法將被斬殺。即使不被斬殺,據說做苦工而死者,十有六七,如今又發生這件意外慘劇,看情形必連坐而非死不可。白白賠上一命,實在不值得,壯士不死則已,要死也要轟轟烈烈的,王侯將相本無種,大家跟著我起義舉大事如何!?”

吳廣早在部屬中安排幾位自己人,立刻大聲附和,由於剛剛才發生命案,群眾情緒激奮,也因而跟著起鬨,集體叛變之協議很快便達成了。

這時,陳勝才提出他已苦思甚久的計劃,假冒扶蘇及項燕之名,向全國各地發出檄文,要求聯合共同反抗秦政。不久,便有武臣自立為趙王、魏咎自立為魏王、田儋自立為齊王;儼然已恢復統一前的情勢。其中影響日後局勢最大的,是在沛縣起義的劉邦集團,以及在會稽郡起義的楚國貴族後代——項梁和項羽集團。胡亥即位一年不到,叛軍已遍佈全國各地了。

這些叛亂中,聲勢最大的便是楚地。楚國原屬分權國家,各地的武裝力量相當獨立,因此當年項燕的聯合部隊被王翦擊潰時,靠近東方江南地區的楚國部落幾乎仍完全保持住他們的兵力,只是那時候的秦軍實在太強了,使楚國各部落不敢隨便反抗。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楚國東方一直便是最不穩定的地區,甚至在秦皇室最強大的時候,該地區的民間已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言,表示即使剩下最後東方的三族部落,最能夠攻滅秦國的仍然是楚國。

陳勝便是利用這種氣氛起義的,他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首先攻佔了大澤鄉,再攻蘄縣,繼而北上攻略陳城。這時候已匯聚有兵車六百乘,千餘騎兵及步卒數萬人,聲勢浩大。陳城的父老向陳勝建議道:

“將軍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最好是能有一個積極政治目標。我們既在楚地起義,何不以恢復楚國社稷為號召,並且立為王。”

陳勝同意他們的看法,但以自己不是楚人,不宜直接稱為楚王,乃號作張楚王,意即欲張大楚國也。

但陳勝集團和楚國關係不深,很難得到各地楚部落之支援。因此便將大軍向北移動並進入齊地(今山東省),並殺害了不少地區郡丞,統合了齊地的各組叛軍和糧草後,便打算西向攻擊咸陽。

當陳勝將力量往北移動時,楚國有兩股力量,在短短期間內便也頗具實力了。

一股比陳勝更具破壞力及威脅性的力量,是有位自稱為楚國東方部落領袖,也是當年楚國聯合部隊總司令項燕的兒子——名字叫作項梁的人。他帶著他的侄兒項羽,起兵於江蘇的吳郡,並且擊殺了會稽太守,楚地東方一帶的部落領袖幾乎全部響應,聲勢之大為全國之冠。

另一股力量雖不甚起眼,但日後卻是深具影響力的,那便是在江蘇沛縣舉兵的泗水亭長劉邦。劉邦原本是沛縣負責募集驪山陵勞工的管理員,但在押解勞工赴驪山途中,由於逃亡人數不斷增加,劉邦乾脆全員解散,並領導數十名親信亡命於江澤中。陳勝起義不久,劉邦便在友人蕭何、曹參等協助下,佔領沛縣為根據地,正式加入叛軍行列。

一年不到,整個中國又恢復秦始皇統一前的局面了。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統理愈龐大、愈複雜的國家,更需要順乎自然,不可有太多的企圖心及表現欲,否則會不自然,不自然便會造成不可知的禍害。天地是最龐大而複雜的,但一切能順其自然執行,是以能長久而不變,若加以人為干涉,便很可能會發生天滅地變了。

當年諸葛亮便以“為政清淡,不擾民”稱讚蔣琬,並選之為繼承人,以統理危機四伏的蜀漢政局。

天地生長萬物,便是為生長而生長,沒有自己的意見,更沒有任何企圖心,對生活在天地間的萬物,無偏心,無愛惡。大自然奉養萬物,也是純服務性的,不求任何補償。

聖人能領悟大自然中的“道”,所以處處謙虛而退讓,不求表現,反而容易得到眾人的愛戴,是以後其身者,反而容易身先。處處求表現、顯功勞的,即使確實有其功,也會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