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士卒,在前面衝刺,楚軍先鋒騎兵隊護主心切,只好捨命相隨。王離軍不能擋,項羽瞬間連破九層方陣,抵達鉅鹿城邊。

城外守軍和周圍的諸侯援軍全看呆了,還來不及反應,圍城秦軍已被楚軍完全衝散。

項羽下令趙軍開城接應,再率全軍火速回擊,以會合後面的楚軍。

秦軍碰到這種窮兇惡極的追打,士氣全失,紛紛棄械投降,楚軍有如虎入羊群,個個以一當十。戰場上血流成河,諸侯軍全作壁上觀,根本不知道如何加入戰局。

楚軍大獲全勝,生擒秦軍三萬餘人。

固守糧秣的涉閒,眼見大勢已去,不忍辛苦運來的糧秣為敵軍所得,乃下令焚燒糧秣,自己衝入火海中自焚而死。

無敵軍團的10餘萬鉅鹿圍城黑衫軍,一天不到便全部崩潰,不但諸侯全嚇壞了,連策劃這場戰爭的范增也看傻了,他不得不對項羽的軍事天才重行估價。

鉅鹿城解圍,趙國軍民歡聲雷動,張耳和趙王歇親自到城外慰勞楚軍。

項羽在鉅鹿城設定臨時大本營,並約見各諸侯援軍統帥。

各將領看到楚軍的英勇和項羽的作戰天才,無不心驚膽戰,深為羞愧,進入轅門時皆跪行向前,不敢抬頭。經由這次儀式,項羽已成為諸侯軍的大統帥。

接下來的工作,是往西進軍,攻取關中。

但項羽心目中最大的敵人,卻是駐守在棘原的章邯主力部隊。

翻臉成仇,趙國主權削弱

鉅鹿圍城戰之初,張耳本有意藉機號召各諸侯的合縱力量,使趙國成為抗秦的主導者。

想不到秦軍意外的強大,各諸侯援軍動口不動手,使張耳幾乎弄巧成拙。

最令張耳痛心的是曾有生死之交的陳餘,在危急關頭居然見死不救,更厚顏寡恥地公開表示是為了儲存實力以為趙國報仇。

幸得項羽幫助,才能死裡逃生,張耳對陳餘恨入骨髓。尤其是陳澤和張黶出外求援失蹤,張耳懷疑是為陳餘所害,因此不斷地找機會責問陳餘,陳餘實在受不了,很生氣地回駁道:

“想不到君侯您如此怨恨我,那麼教我如何承擔起這個大將的責任呢?”

於是解除自己的大將印綬,推給張耳,張耳見陳餘這突發行為也愣住了,不敢馬上接受。

兩人僵在那兒,陳餘也感到尷尬,乃藉口上廁所,離開現場。

張耳的賓客立刻乘機進言道:

“臣聽說天意要給的若沒有接受,可能反而會受其害。現在陳將軍交還將印,君候不接受,在天意上反而不祥,不如乘機收其將印,奪其軍權。”

張耳從之,便令部屬把陳餘的將印收了起來。陳餘回來後,見張耳居然沒有推辭,不禁大怒,便直接離開鉅鹿城,和親信數百人到河邊狩獵,不再參與趙國的重建工作。到此陳餘、張耳也正式絕裂,甚至種下日後反目成仇的原因。

由於邯鄲城已遭嚴重破壞,而且章邯仍駐紮於棘原,隨時可能反攻,張耳乃陪同趙王歇暫返靠近東方的信都,以維持趙國政權的運作,把和章邯對抗的任務完全交給了楚軍。

經過鉅鹿血戰的輝煌戰果,項羽早已成為中原北方諸侯軍的最高領袖了。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人類在自然中,原本只是渺小而脆弱的生物之一,但某些人卻急著去表現他的偉大及聰明,違反了自然之理,結果是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傷害。所以若能絕聖棄智,回覆大自然的本色,反而是民利百倍了。

口號唱得愈響的,必定是問題愈多的,所以只有在絕仁棄義的時候,仁義才最能被遵守,人民也才能恢復孝慈。

每個人都自認為聰明,每個人都只顧著保護自己利益的時候,社會自然是笑貧不笑娼,貪汙橫行,盜賊都成了英雄。所以只有絕巧棄利的時候,這個世界才能循規蹈矩。

聖智、仁義、巧利,其實都是人偽,只是種文采而已,是不足以順其自然來治理天下的,所以會刻意的強調,要別人來遵守。其實這樣的方法,只會把事情搞得愈糟罷了。

老子這段話是崇尚樸質、反對文采,或許會被視為違反社會進步,但若以經驗層次觀之,老子的說法卻頗有道理。過分運用智慧,的確常弄巧成拙,不如樸質直接的來得有效果些。

宋義出任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