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劉邦病重時,呂后已獨攬大權,並阻止任何臣屬與劉邦見面。

四月中旬,劉邦去世於長樂宮,呂后不敢發喪,因此與她最信任的幕僚,也是早年便開始侍奉他的沛縣故友市食其商量:

“請將和皇上原都是同事,如今北面稱臣,心裡常有不平。而太子繼位後,年紀又太輕,支援度一定不高,可能會造成天下的不安啊!”

審食其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召集親呂后派的黨人來互相研究。

一向較支援呂后的軍團將領酈商,不久便接到劉邦去世以及呂后有意整肅諸將領的訊息。

酈商立刻往見審食其,並表示:

“我知道皇上已去世,如今秘不發喪,是呂后有意誅殺忠誠度不足的諸位將領,如此天下必亂矣!”

“目前陳平和灌嬰在滎陽有十萬守軍,樊噲和周勃在北方燕、代之地有20萬遠征軍。他們聽聞皇上去世、呂后欲誅殺諸將,必率軍還朝攻打關中,諸大臣再由內部響應,諸侯們各擁地造反,漢王朝立刻將分崩離析的。”

審食其立刻將酈商的看法轉告呂后,呂后才正式宣佈劉邦死訊,並大赦天下,以令眾將領及諸侯們放心。

盧綰原本便無造反之意,因此和數千騎一直駐營於塞下,等待劉邦病癒後,便親自上京謝罪。

但他一接獲劉邦去世、呂后專政的訊息時,便死了這條心,在面向京師哭祭後,即逃亡到塞外投奔匈奴去了。

劉邦共有八個兒子,長庶子劉肥,母氏不明,是劉邦布衣時代和未有名份妻子所生,現為齊王。次子也就是嫡長子劉盈,呂后所生,繼位為皇帝,諡惠帝。次嫡子劉如意,戚夫人生,現為趙王。再次為庶子劉恆,薄夫人生,現為代王,即日後的漢文帝。再次為劉恢,現為梁王,日後徙為趙王。再次為劉友,後也晉封為趙王。再次為淮南王劉長。最小為燕王劉建。

群臣以劉邦起於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功最高,而諡為漢太祖,尊號為高皇帝,世稱之漢高祖。

編年史《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對劉邦作蓋棺論定的評估中表示:

“漢高祖劉邦本人不修文學,但個性豁達、敏銳、好智謀,能傾聽別人意見。他不講排場,對卑賤職位者頗親切,自監門、戍卒,無不見之如舊。初入關中時,曾與父老約法三章,以最簡約、寬容的法律來作統轄。”

“天下既定後,他命令蕭何整理修改秦法,制定律令九章,由張良、韓信修軍法,張蒼定歷數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又與功臣們刑白馬盟誓,作以丹書及鐵契,藏之於石室、金匱、宗廟中,雖然政權結構尚稱粗淺,但在無前例可循的情形下,其眼光和規模仍稱得上相當地宏遠……”

和秦國因急於中央集權而形成貧血症的混亂後果,以及項羽只求稱霸為軍事盟主的規劃方法完全不同,劉邦在中央和地方權力分配上,倒頗能很有耐心地讓其各自去調整和發展,他做得雖不算很成功,但的確也是沒有辦法中的最好辦法了。

湯恩比稱劉邦是可與凱撒並列齊名的偉大政治家,也有他的道理。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一章》:“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北,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最低下的地方,才是眾水匯流之所在。懂得這自然道理的人,才可治國管理天下。

因此,治理大國,如同居在最低下的下流,是天下最柔弱的,才能以謙下為懷,成為天下人交匯之處。

雌性的動物,就由於安靜卑下,所以能夠吸引雄性動物,這種道理值得管理者慎思。

所以大國如能對小國謙下有禮,自然就會取得小國的信任,甘心歸服之。小國如能對大國謙下有禮,也才能取得大國的尊敬,以平等對待之。

故或謙下以取得小國的信任,或謙下以取得大國的尊敬。大國不過要相容幷蓄小國,小國則求能容納於大國,大國或小國,只要能得其所欲,以謙下為懷,則天下和平,眾人歸心。

不過,最重要的關鍵卻是在大國,因為大國的謙下,才能讓天下歸心。

的確,最有權貴的人,經常不是、也不應該是最自由的人、劉邦在沛公和漢王時代,雖被項羽打得團團轉,但對事情的決策空間,反而比當皇帝時要大得多。

韓信、彭越慘死,劉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