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東北邊軍陳兵列陣,那底氣十足,自然不會做那些惹李民不高興的事。在秦檜的眼裡,李民可是比遼軍厲害多了,也更強勢和可怕的多。而且,秦檜更知曉,若不是國內此時軍糧不足,不足以全線開戰,李民背不住早已興軍討伐遼國了。有著這些認識的秦檜,又怎麼可能答應遼人的條款。
結果在秦檜高超的外交辭令下,以及秦檜對大局分析,愣是說的遼國使臣啞口無言。覺的自己這個戰敗國,沒賠款給李民的共和國,那已經就是李民的大度了。如今反倒要求人家繼承大宋的進貢,實在有些是不知廉恥。
當然,這除了跟秦檜的口才等外交手段真的不錯之外,也跟當代的遼國國主耶律延禧也是幾乎與趙佶是一個差不多的妙人有關。這耶律延禧可是一個極度的漢文化傾慕者,曾經多次在公眾場合發表過沒出生在中原,做一個漢人的遺憾。雖然其才華比不了趙佶那多才多藝,能寫會畫。可其痴迷程度,比之趙佶,也差不了許多。當然,好色好玩,更是他們的共同點,只不過這同樣被他們各自視為君子風流本色而無忌。
故此,上有所好,自然下有所仿。尤其是如今的遼國連年受到金國的騷擾,兵力也是緊地,而他們多年來佔據燕地,隨著燕地的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其對大宋的供款維持國政的需求,卻也不是像當初立國時的那麼強烈了。
結果,卻讓這秦檜辦了把漂亮的。遼國同樣收回了兵力,並派出使臣隨秦檜同回京師,來朝賀李民共和國立國,並希望能夠訂立永世和平的條約。
而相對於汪伯顏,秦檜的順利漂亮,李邦彥的差事卻辦的相當窩火。
這倒不是李邦彥的才能不如汪伯顏和秦檜,論嘴皮子,李邦彥絕對不遜色這兩人。
只是,那吐番與西夏和大遼不同。西夏是被原先大宋打的快殘了,遼國是被金國騷擾的,這兩國進攻中原,原本的意願就不是那麼堅決,主戰場一失利,被李民共和國的實力一震懾,只要外交使臣不是那麼菜,自然是一說一個準。
可這吐番,卻是積蓄了多年,原本就想擴張一下領土。如今更是打著被大宋邀請入中原,而且其戰場上攔阻吐番的,更是原大理國的軍隊以及慕容博的燕軍。
雖說大理國兵力不弱,慕容博的燕軍更是個人戰力出眾,可那大理國不過是屈於形式,戰敗投靠了李民罷了,雖說有著段譽等為質,不敢不尊李民的號令。可大理軍兵,為他國賣命,卻也是絕對不會盡死力的。尤其是大理的最為厲害的毒蟲軍等,又多被李民給毀了,敵上原本就比大理國力強,原先只能仰仗大宋救援才能抵禦的老對手吐番,自然就更是不敵。
而慕容博的燕軍雖然厲害,可吐番的駝龍軍清一色的大駱駝,渾身鐵盔鐵甲,比堅固,卻是那駝龍軍更勝藤甲軍一籌。唯一輕便迅捷的優勢,卻也是兩條腿的比不過四條腿的,尤其是那萬千駱駝衝擊的威勢,更是藤甲軍那種輕步軍難以抗衡地。
而更為重要的是,吐番有一國師鳩摩智,修得小乘金剛經,不僅武功高超,更有神通,軍略也是不差,卻是把慕容博剋制的死死的。
結果,整個戰場上的形式,卻是吐番壓制著李民軍的大理軍團,以及慕容博的燕軍聯手。
若不是大理軍的邪門手段太多,黑苗白苗的蠱術手段層出不盡。只要不是像李民哪般一次斬殺乾淨,隨時都能從山野間召喚御使。再加上慕容博的燕軍,雖然正面攻堅防禦能力不敵駝龍軍,可其都是江湖三流以上高手的個人素質,在慕容博的帶領下,游擊戰,並穿越防線的攻擊吐番補給,也許那吐番早就順利的攻入中原了,而不會被慕容博和大理軍纏住了。
如此這般,吐番哪會輕易退兵。其態度卻是強硬的很,退兵可以,李民的共和國卻必須每年向他吐番進貢白銀三十萬兩,糧五十萬斛,絲綢十萬匹,茶葉十萬斤。而且他們吐番現在佔據的土地,原先都是大宋的,也與現在的李民政權無關,這些土地也要從此歸他們吐番所有。
此等條款,早就明白了李民的強勢與本意的李邦彥,又如何肯答應。
可此時戰場上,李民軍根本不佔優,光憑嘴皮子,卻是讓吐番捨棄那麼多的利益,並把到手的土地吐出來,那怎麼可能。
同樣是武力的籌碼,李邦彥這邊顯示的卻是不怎麼充足。任憑李邦彥的嘴皮子再給勁,才華再好,碰上吐番這等實在的,那也是不管用。
好在這個李邦彥雖然沒有太強的骨氣,卻也識時務。知道他辦不成沒關係,若是胡亂應承,就算能在吐番這邊回去了,那李民也絕對放不過他。卻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