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安靜不已。可李民還是清晰的感知到了其情緒的波動。
李民當下微微一笑,擺了下手。小書房的四個小太監,當即垂手低頭的面對這李民,倒退出了小書房。小書房的門口,依舊由著鐵豹、惡虎兩尊門神看管。
李民在那四個小太監退出之後,放鬆的笑道:“這皇城看著好,可就是不實用。下朝找地方說個話,自己家裡都要走半天,實在是折騰啊。”
公孫勝聞言,當即哈哈一笑。可李綱心中有事,如何笑地出。當即板著臉說道:“陛下,您還有心說笑,您如今可是登臨大寶了。君子尚要惜身,不立危牆之下,似那等戰亂危局,又非亡國之決戰。您麾下眾多統帥,何人不可去,為何您非要親自前往?”
李民此次叫李綱和公孫勝來,本就是要把這事交代清楚。眼看李綱現在還在惦記這事,當下也不再兜圈子了。徑直笑道:“伯紀,你還不明白麼?難道你忘了咱們的理想?我親自督軍離京,那可是為了咱們的理想啊。”
李綱聞言,當即一愣。
咱們的理想?
李綱當然知道,那就是建立一個共和之國,實現大同。如今國家不是已經建立了麼,現在正是要建設的時候,這正需要李民指導綱領的時候啊,怎麼他離開反倒是要為了實現理想?
李綱不解,公孫勝也是不太明白。只不過,公孫勝雖然也認同李民的共和理念,可卻不是像李綱哪般的執著痴迷。只要天下百姓能夠過地比原先好,不那麼水深火熱,那就足夠了。故此,公孫勝如今雖然不太明白,可也沒像李綱哪般鑽牛角尖。
眼看李綱苦思不解,公孫勝當即笑道:“伯紀,國主智慧如海如天,我等凡夫怎能盡透。想不出來,直接請問國主也就是了。”
李綱聞聽,當即不再亂想。徑直向李民苦笑道:“國主,您還是明說罷,臣下實在愚鈍。”
李民笑道:“莫要忘了,絕對的權力,必將導致絕對的腐化。我雖因修道,心志合一,能保持清明,可我終有飛昇之日。我能看的十年、百年,不可能照看的千秋萬世。而且,我照看的時間越長,世人越會習慣於集權的管理。我之後任,又有何人能保證清明無私?故此,我等要行新政,要確立內閣執政的權威,那就不能從我之後任者行起,唯有從我這一任的根源上,就確立內閣的權威,使皇權只能成為百姓的精神統帥。內閣功績的考核者,而不是干政者。而這,只要我在朝中,百官哪個會認可你內閣的權威。故而,我只能離開,並授予你內閣監國的權力。而你內閣,也在在我不在的時候,徹底統領起全國的所有軍政事宜,並使其一一妥當。如此,諸部才會承認你內閣的權威,並習慣你內閣的領導。而後,等我回來,我也依舊不會管理國家的任何政事,只是監管。考核你內閣的績效。如此,有你強勢持政,有我默許支撐,才能將君主立憲,內閣持政之新政,逐步確立下來。最終得到百官認可之後,即可由你我牽頭,確立憲法,使其凌駕皇權之上。而這,就要拜託你這位首任的內閣首相了。”
第二十卷 第十八回 馳兵溫江
震驚!
李綱和公孫勝全都被徹底震得驚了。李民這話,分明就是讓李綱趁著李民不在京師的時候,抓緊時間使用手段,把李民徹底架空了。
這別說是一國之主了,恐怕就是一個幫派的首領,一個山寨的頭目,那也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而李民這個國主竟然就這樣說了。
雖然李綱和公孫勝都知道李民的志向遠大,創立新政的理想崇高。可高到了這種無私的境界,還是再次出乎了他們對李民期待,感情他們還是小看李民的志向了。
其實,李綱和公孫勝這也是高看李民了。只衝著李民那句皇帝有著考核內閣績效,並按憲法擁有罷免不合績效的內閣權力。從本質上來說,李民現在搞的這個君主立憲,那就不是一個純粹的君主立憲制。
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又稱“虛君共和”。是相對於君主獨裁製的一種國家體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透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是資本主義國家以君主為國家元首,作為國家的象徵,但其權力受到了憲法和議會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分享權力、互相妥協的產物。
而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其君主最多也就是國民的表率,國家的象徵,卻是沒有多少實權的。
而李民這種擁有考核和罷免否決權的君主。雖然不干涉具體政事,可也是照樣權力不小。卻是李民融合家族公司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