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山,就是避免大宋產生大規模的內亂,以免在浩劫來臨時,更與外族可乘之機。

故此,看李民皺眉。當即藉機諫言道:“老闆,毋須為此操心。依屬下見,天下亂,關老闆什麼事。這天下是老趙家的天下,又不是老闆的天下。老闆如此為當今官家用心,已足以對得起與當今官家上輩子的交情。既然當今的官家不上心,把這天下胡亂糟蹋,更種下了十年後的末世大劫,此乃是他趙家的氣數已盡。他舍之,有德者自取之。天下越亂,卻是越容易老闆取勢。老闆何不借機成就一番大業,卻為那官家操那閒心作甚!”

這鄭鵬自打跟了李民,別看李民都做到了大國師的頂級位置,可鄭鵬卻是一天都沒熄了跟隨李民做大事,幫助李民籌謀大業的心思。此時自以為得機,卻是不忘勸道。

可奈何,李民跟本沒有當皇上的心思。此時的主要精力,更放在了北遊計劃之上。什麼亂中取勢,縱容天下大亂的想法,根本一點也沒聽進去。

不過,李民卻也知道,這鄭鵬能說這番話,卻是絕對跟他李民忠心的。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卻也不想冷了鄭鵬的心。而且,鄭鵬的話,也再次讓李民意識到,這鄭鵬卻不僅僅是他李民的一個情報頭目,而且還是他李民的一個參謀。

如此,卻令李民猛然意識到:如今他李民的參謀人才,不知不覺中,卻是豐富了。那公孫勝,朱武,卻都是參謀型人才。岳飛、劉錡,更是統帥型人才。

李民當下忍不住暗樂。

正好,有梁山這件他李民能知道幾分演變的事件在此。李民卻是忍不住想以此考校他手下這幾個參謀型人才一番。也好作他李民今後用人的參考。反正他李民馬上就要北遊了,而且宋江攻打祝家莊的事也跟他李民的國師府無關。即使是那幾個參謀推演錯了,卻也沒有什麼損失。

故此,李民隨即對鄭鵬安撫道:“此話今後不可再說。我非為趙家爾,實乃為天下蒼生。須知:朝廷交替,必有刀兵。王朝興百姓苦,王朝衰亦是百姓苦,何況還有外族寇我中原。但盡我一份力,能讓我中原同胞少一份苦,就少一份吧。”

鄭鵬聞言卻更是感動。這鄭鵬本是一個極度偏激的書生出身,認了死理,滅人滿門都不待眨眼的。又豈會輕易放棄心中的偏執。李民這番話,只是更讓鄭鵬覺得李民實乃是悲天憫人的真命之主罷了。

故此,鄭鵬低頭應了一聲是。卻是暗下決心,一定要為李民更好的盡力,更好的籌謀。當今天下,需要的就是李民這樣的真命之主。

而李民正想著測試自己幾個參謀才能的事,聽鄭鵬應了一個是,只以為安撫住了鄭鵬,卻沒注意鄭鵬的偏執更強烈了。故此,李民隨後就對鄭鵬說道:“你且讓公孫先生,朱武先生,以及岳飛來。我要就此事,聽聽你等的見解。”

鄭鵬一愣,隨即明白李民這是要考校他們本事。只是鄭鵬卻稍稍有些不明白,他這一個隱藏在暗中的情報頭領,卻跟這些人一同考校個什麼?尤其是那朱武還是一個新來的山賊頭領,岳飛更是一個不成年的少年。

不過,鄭鵬還是領命去了。

不多時,公孫勝、朱武、岳飛就跟著鄭鵬,重新來到李民的書房。

李民依舊坐在他那寬大的書案後面,在公孫勝等人見過禮之後,隨即讓公孫勝等人坐在了他那書案對面的四張辦公椅上。隨後,讓鄭鵬重新介紹了一下樑山攻打祝家莊的訊息。而後問道:“你等聽聞,對此可有何看?”

公孫勝聞言,卻是嘆了一聲道:“梁山終究還是動手了。”

李民有些不解的問道:“一清先生此言何意?”

公孫勝嘆道:“山人當初尋梁中書十萬生辰綱,與晁天王共取之,想的就是以此為軍資,招兵買馬,代民請命,鏟不公,均富貴。可奈何,晁天王上得梁山,用了吳用的伎倆,並了王倫,做了頭領,卻是志短。終日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就以為逍遙快活,再無志向。待那宋江領許多人上的山來,當初那十萬金珠,卻已是不堪花用。當時就已有下山劫掠村莊之想。山人不忍看梁山一番心血最終入了匪流,又見那宋江領著新進的頭領自成一派,與那梁山的老兄弟,兩廂坐立,早晚必生禍亂。這才託母名,離了梁山。卻不想,這梁山終究還是走上了下山劫掠村莊一途。可惜啊!可嘆!”

此次,卻是公孫勝第一次在李民面前吐露他脫離梁山的心結。這雖然是有些應景的真實感嘆,可卻也不無公孫勝暗中向李民表明決心的態度。畢竟,公孫勝原先是梁山的人,而且還是元老級的,更是大頭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