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上庸二郡。“眾論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琬遂作罷。
琬與費禕等商議,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謀襲取涼州。又以涪(今四川綿陽市)水陸四通,若東北有急,從涪可以奔往接應。延熙六年(243年),蔣琬自漢中還駐涪,琬素有疾,至延熙九年(246年),病勢轉劇,遂卒。
(3)費禕的政績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郡人,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乃益州牧劉璋之母。劉璋遣使迎伯仁,伯仁將禕入蜀,正趕上劉備定益州,禕遂在蜀為官。劉備稱帝后,禕為太子舍人,遷庶子。後主即位,禕為黃門侍郎。丞相諸葛亮南征還,群僚於數十里外逢迎,年位多在禕上,而亮特命禕與己同車,因此眾人對禕無不另眼相看。亮以禕為昭信校尉,出使吳。孫權一向喜歡戲謔使臣,吳臣諸葛恪、羊衜等又博學善辯,論難不已,禕辭順理正,終不能屈。孫權對禕頗為器重,對禕說:“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漢朝,恐不能數來也”。因禕奉使稱旨,故多次至吳。建興八年(230年),禕由參軍轉為中護軍,後又為司馬。值魏延與楊儀相憎,禕常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延、儀各盡其用,亦禕居中調解之力。蔣琬體素多病,令禕代為尚書令,延熙六年(243年),晉升大將軍。
延熙七年(244年),魏大將軍曹爽等發卒十餘萬,自駱谷進向漢中。時大司馬蔣琬率重兵駐涪,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皆恐,欲守城不出,以待涪援兵。但鎮北大將軍、統守漢中的王平主張派護軍劉敏等往興勢拒敵。於是劉敏統帥所領往據興勢,多張旗幟,綿亙百餘里。次月,費禕督諸軍救漢中。曹爽等在興勢受阻,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涪軍及費禕軍繼至。五月,曹爽等引軍還,費禕進據三岺以截爽。爽爭險苦戰,僅乃得過,失亡甚眾。
由上役看來,當初蔣琬率兵屯涪,是距離前線太遠了。所以後主延熙八年(245年)十二月,費禕又到漢中行圍守。
費禕當國功名,大致與蔣琬相彷彿,從琬到禕,雖經常不在成都,但軍國大事,慶賞刑罰,都需經過他們同意,然後始能頒佈施行,許可權是極大的。
禕性“寬濟而博愛”,這種性格,能得眾心,是其優點,但疏於防範,也是欠缺。延熙十六年(253年),歲首,禕與僚屬舉行大會,飲宴之間,魏降人郭循趁禕歡飲沈醉,以刀刺殺禕。禕素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二、姜維北伐與蜀漢的滅亡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維等還冀,亦遭拒絕。於是維等乃降於諸葛亮。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字)、季常(馬良字)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說:“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贍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說明諸葛亮對姜維極為器重,並準備把他培養成棟樑大材。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延熙元年(238年),維隨大將軍蔣琬出屯漢中,琬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延熙十年(247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維自以熟悉西方風俗,又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屢求發動大軍出擊,費禕則比較持重,對維常加以節制,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死前,姜維終未能發動大規模的北伐曹魏的戰爭。
延熙十六年(253年),費禕死後,姜維行動有較大的自由,常出動數萬之眾北擊。次年,維再出隴西,破魏將徐質,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延熙十八年(255年),維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經退守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退住鍾題。
延熙十九年(256年),維升任大將軍,更整勒人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於上邽。濟失期不至,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今甘肅天水市東南),士兵星散,死者甚眾。眾庶因此怨望,而隴以西亦騷動不安。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徵東大將軍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