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得到了饒恕。例如曹爽出城謁陵後,其司馬魯芝還留在大將軍府,魯芝聽說兵變發生,立即帶領騎士砍津門往奔爽,爽誅,魯芝還被擢為御史中丞。當爽要繳出印綬、回城歸罪時,其主簿楊綜勸阻曰:“公挾主握權,捨此以至東市乎?”爽不聽。爽被誅以後,有人奏請逮捕楊綜。司馬懿說:“彼各為其主也”。宥之,還以楊綜為尚書郎。司馬懿所以這樣作,是令曹爽的舊部知道:他並非把曾經忠於曹爽的人都當敵人看待,而只是懲辦那些首要分子。這是司馬懿籠絡人心、減少和各個擊破敵對力量的手段。

三、司馬懿和曹爽兩派的優劣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世族出身,祖先歷任顯職,父防曾為京兆尹。曹操少時所以能為洛陽北部尉,就是由於京兆尹司馬防的推薦。司馬懿長兄司馬朗和懿都受到曹操的闢用。《晉書》卷1《宣帝紀》稱懿原來“不欲屈節曹氏”。這是司馬氏自行潤飾之詞,司馬懿和一些世族官僚一樣,都是稱說天命,勸曹操父子代漢的鼓動者。在曹操時,司馬懿尚未受到大用。曹丕為魏太子時,懿為丕中庶子,懿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稱太子“四友”。史稱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