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般尊貴的出身,皇家撐腰,還有一處能隔絕非議排擠聲的一方淨土,屬於自己的封邑,已經足夠好了。
現在能想開了,更不用說。
洛喬意外地與她相處愉快,樂平性格很不錯,又待人真誠,毫無驕矜之氣。
不過人善被人欺,若樂平真是那種驕橫霸道的公主,早就滅了那些敢在背後非議她的人,而不是生生被擠兌到封邑上靜養去了。
但她也不完全是麵糰子的性格,心結一開啟,眉目間舒朗大氣,還能興致勃勃地與洛喬大談起潯州的風土人情。
樂平公主在京這段時日,只同洛喬還有周王妃來往。
樂平還同洛喬說,經過她這一事,不少宗室女在夫家都過得更好些了。
以往連貴為帝姬,本朝有律駙馬不得納妾的樂平尚且要受這樣的氣,何況其他宗室女,納妾養庶子尋花問柳這些都少不了。
現在前汝陽王府成了擺在她們夫家眼前的例子,縱然誰都知道汝陽王府是因為謀逆而覆滅的,但王妃薛氏和陸承芳可是因為苛待皇家郡主,而被處以斬首之刑的。
有這樣的前車之鑑,哪怕平日行事再荒唐,感情冷淡的,都對出身宗室的兒媳婦/妻子多了些尊重,哪怕只是面子上的,也好了很多。
所以洛喬在宗室內人緣其實是不錯的,除開那位被貶為郡君的前晉安長公主之外,不過她再怨恨洛喬也做不了什麼,天子不僅降了她的位份還命她靜修禮佛。
周王妃見樂平因與姜寧結交來往,終於放下了過去的事,也為她感到歡喜。
不止如此,周王妃還提起了再嫁之事。
作為長輩,似乎總少不了拉媒保纖,她很樂意見到她所喜愛的小輩侄女獲得世俗眼中的圓滿,幸福一生。
然而無論是樂平還是洛喬,都婉言拒絕了。
前者早在當初降罪駙馬時,見了太多人的嘴臉。既不是她真心喜愛,又是貪慕她的公主權勢,甚至還會在背後鄙夷輕視她不能生育,這種人不比前駙馬好到哪去。
樂平不能生育一事,經過許多御醫看過,最後斷定是極有可能。許是先帝於奪嫡爭鬥中曾傷過身子,繼位後雖有後宮眾多妃嬪,但只有當今天子和樂平公主一雙兒女。
而且當今繼位也有數年了,後宮也沒什麼訊息。再加上樂平公主這一事,京中不少權貴心中有所猜測,只是礙於天子威勢,不敢提起。
樂平還與洛喬吐槽過那位前駙馬,既然嫌棄她不能生育,有本事就上書與她和離,既要尚公主帶來的尊榮,又要享受天倫之樂,天底下哪來這樣的好事。
她乃皇家金枝玉葉,本就不需要過得那樣憋屈,被那些三從四德的規矩所約束。他們指責她的時候口口聲聲三從四德,七出之條,無所出乃是大忌,卻忘了什麼叫君臣之禮。
與洛喬來往越多,樂平也越發受其影響,以往的許多想法觀念都改變了許多。
就像洛喬所說的,真如朝野那些所謂道德君子要求的標準,將自己裝進那些條條框框,生生約束住自己的喜怒哀樂,當個世人眼中賢良淑德的公主,那才是傻呢。
縱然名聲再好,終比不上自己的快活。
何況她又不曾欺男霸女,行強權之事,何必那麼在意世人眼光。
而洛喬更不用說了,她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自己生活更好,有更多的自由,又怎會再尋一個夫家來束縛自己,妨礙她自由自在的生活。
聽了她們的話,周王妃有些啞口無言,終究也沒有再勸什麼。
一來周王妃雖是長輩,卻還沒有資格做主她們的婚嫁之事。二來她們確實有這樣的傲氣,不必看人臉色受委屈,便是行事過分些,在府中納面首男寵,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她嫁進皇室當上周王妃這麼多年來,不敢有一絲差錯,地位尊貴,名聲賢德,但也忍不住羨慕起了兩個侄女的肆意自在。
*
與樂平公主的交好,不影響洛喬準備離開京城的行程,
得知洛喬會出京外遊,樂平還邀請她到潯州來玩。雖然心結已解,但樂平本身就是比較溫和淡泊的性子,潯州雖不比京城繁華,但卻也清靜安寧,少了許多是非紛爭,讓她喜歡也願意長居於那裡。
最後知曉洛喬要出京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