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顧青未問起這件事,安平長公主面上立時便多了些陰霾。
她的目光自這一屋子的女眷面上掃過,原本是不打算多說的,但這件事本也瞞不下,最多過個一兩日只怕就要鬧得人盡皆知,隱瞞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深吸一口氣,安平長公主用了略低沉的聲音道:“宮裡出亂子了,雖然如今訊息還未傳開,但夫君和致遠也是怕有個什麼萬一,才想著將大家集中到一起來,定國公府的護衛身手都不錯,就算京城再出了什麼亂子,也定能護得住我們。”
更何況,有安平長公主的身份在,若不是昏了頭,也不會有人找上定國公府。
所有人於是都輕輕吸了口氣。
雖然安平長公主說得隱晦,但宮裡能出什麼亂子使得定國公府都如此緊張?
只有,元昌帝……
大家都不敢多想。
顧青未雖然先前就從寧致遠那裡得了隻言片語,但真聽安平長公主如此說起來,卻也是心裡一突。
能讓寧致遠那般焦急,顯然元昌帝那裡的情況定是不容樂觀。
前兩日才聽寧致遠說起過元昌帝服食金丹之後的情況,這就馬上接到了元昌帝也許要不好了的訊息,顧青未心裡也極為意外。
要知道,前世的元昌帝可是還有兩三年的壽數的。
可這一次,多了鄭貴妃這個變數,只怕元昌帝是難有幸理了。
若元昌帝真的駕崩了,鄭貴妃和寧王準備多時,必然不可能完全沒有防備,而許皇后和太子這邊也是準備多時,到時候也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樣的場景。
不知道,越之,他現在如何了。
顧青未這樣想著。
明明才與寧致遠分開沒有多久,但她卻已經開始想念了。
外面也許並不平靜,但定國公府裡卻是一片安寧。
在安平長公主提到宮裡的事之後,眾人便也知道這件事不應該再問下去了,於是轉移了話題又聊起了別的。
不過,到底心裡裝著事,眾人的談興都不高。
眼見著時辰已經不早了,安平長公主便安排了客房給眾人休息。
這一群女眷中,老的老幼的幼孕的孕,緊張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也確實都有些乏了,謝過安平長公主之後便都各自回了房休息不提。
顧青未與眾人道別之後也領著丫鬟們回了漱雲居。
看今晚這情形,寧致遠大抵是不會回來了。
與寧致遠成親近兩年,這還是第一次顧青未一人獨自入眠。
可以想見,這必定會是個漫長的夜。
……
時間倒退回下午,宮裡。
御書房裡,元昌帝伏於御案之前批閱奏摺。
雖已年屆半百,但近半年來的元昌帝卻始終身強體健,而且每日都精神十足,這已經成了元昌帝近來頗為得意之事。
元昌帝登基多年,從來都自詡是個勤奮英明的帝王,即使這半年來分了很多的精力在別的事上,但對於政事也算是勤勉,並未像史書上的那些昏君一般庸碌。
用御筆在一份奏摺上寫下硃批,才一放下筆,就有慣會揣摸元昌帝心意的當值太監將溫度正合適的熱茶放到最順手的位置。
元昌帝端起茶盞淺淺啜了一口,然後正要繼續批閱奏摺,就聽外面有宮人稟報的聲音,“皇上,翰林院侍讀周大人來了。”
“傳。”元昌帝只說了這一個字,手中的筆卻是未停。
片刻之後,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響起,穿了一身官服的周謹之走了進來,然後立在御案前,“微臣見過皇上。”
元昌帝這才抬頭看了周謹之一眼,面上帶了笑,“周愛卿來了。”
周謹之又是一禮。
他如今是翰林院的侍讀學士,主要職責是替皇帝、太子講解經史,元昌帝來勤勉,亦時常有以史為鑑之說,幾乎每日都要召了翰林院的學士們講解經史。
而今天,就是周謹之當值。
周謹之向來話不多,就算是在元昌帝跟前也從不會學旁人那般熘須拍馬,他在朝為官也有些年頭了,元昌帝對他的脾性倒也知之甚詳,並未計較周謹之的沉默,而是讓隨侍的宮人們替周謹之看座。
“愛卿稍坐片刻,待朕將這幾本奏摺處理完了,再聽愛卿講解經史。”元昌帝對周謹之也算得上是極為欣賞了,連著說話的態度都和氣得緊。
周謹之輕聲應了“是”,便坐下靜靜等著元昌帝批閱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