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人的哭泣,不甘的嘶吼在宮中不斷迴盪迴盪……

李全澔還什麼都反應不過來,這背後的緣由理路……十皇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策動謀反的?又是什麼時候和四皇子搭上了線?四皇子又是怎麼被反將了一軍?十皇子又是怎麼說服那一干死士為他賣命的?還有那五皇子真是自刎的嗎?

作者有話要說: 十皇子你要是拿不下皇位本作者就要換攻! (被拿劍給抵著)

☆、第18章

這滿朝上下的文武百官,就連京城裡的百姓,大概沒有一人真正搞得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有那剛立的新皇開始大刀闊斧地整治上下,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簡直就像是已經策劃了很久,而如今正迫不急待地正在一一實踐。

他將手中的兵符收回,賞賜了他帶來的那隻皇軍之後,便命人將軍隊帶回各自的駐地。自此手握軍政兩權,集大權於一身。

城中卻開始有了奇怪的謠言,說四王爺是被陷害的。說原本四王爺和十王爺是說好一起逼宮造反的,事成之後讓四王爺重奪皇位,他那曾經信誓旦旦的說總有一天會是自己的皇位。但四王爺的兵到了城內,包圍皇宮,卻遲遲不見十王爺的皇軍來接應。再來,就見十王爺拿著禪位的詔書從皇宮裡走了出來,瞬間就從逼宮的變成了來救駕的。

民兵向來對四王爺忠心耿耿,還想替四王爺抱不平,爭先恐後地要衝進宮裡把皇宮夷為平地。但此時卻有兩個利慾薰心的奸人衝上去把四王爺給殺了,群龍無首,自作鳥獸散。此時才見了十王爺的皇軍姍姍來遲,卻不是來接應,而是將刀劍對準了他們。後來這再一想,竟無人見過那兩個殺了四王爺計程車兵,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從頭到尾都被十王爺給擺了一道。

這傳言不用想就知道是殘存下來的民兵傳出來的,十皇子只是嗤了一聲,頒佈一道新令,“四王爺起兵造反,罪證確鑿,如有餘黨,需速速來報,賞千金;如有隱匿不報之事,誅九族。”

不出三天,城內的餘黨便被抓了個乾淨,少有幾個逃出城去的,已是成不了氣候。

城中的人開始樂觀地想著,“誰作天子還不是一樣?日子還不是照過?況且咱們這條命還是那十王爺保的呢,讓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大盛,才是我大盛之福呢。”

只是朝中的大臣就沒那麼容易對付了。自然分成了兩派,一派擁立新皇,一派擁立太上皇復辟。十王爺長年征戰在外,竟和一班大臣相好的並無幾人,一時那擁立復辟的竟要壓過擁立新皇的。這時候建威將軍黎晉站了出來,站在了新皇這邊,於是這兩派便瞬間成了文武之別,不相上下。

原來當初納了將軍家的小月為妾,就是為了這一步。

李全澔倒覺得站在新帝這邊的文官挺有敏感度的。復辟之事自古有之,無不就是要能押對寶,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復辟一派賭的正是新帝這皇位得之不正,師出有名的有些勉強,必不得民心。只是不如這樣想想,太上皇就算再活能活得了幾年?新帝既然都能引他四哥來逼宮,怎麼就不能再取太上皇性命?況且太上皇還在宮裡軟禁著呢,什麼時候暴斃也都不奇怪。也不想想那威震將軍韋如怎麼好端端的就突然病故了呢?他是韋皇后的父親,更是太子的外曾祖父,若他今日仍在朝廷之上,怕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紀夫子讓他一番狂妄的見解給嚇出一身冷汗。

李全澔再道,“那一干跟著選邊站的年輕文人,又有多少是看清了局勢才站過去的?看見的不過是這不合於禮,有違倫常,靠著文人的滿腔熱血就直說要擁立太上皇復辟。對於那一班老臣而言,就怕新皇一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要掃除舊黨;而對於年輕有為的臣子而言,十皇子年紀尚輕,大局未定,不如趁這時候多為自己撈點好處才是真的。”

李全澔這才下了結論,“學生以為,先生應當擁立新皇。”

紀夫子摸著下巴深思了一會,“你這便經歷了兩任君王,你是離當今聖上最近的人,怎麼看這兩人?”

“太上皇作風保守,故步自封,雖可安國,卻難以應付外侮;新皇暴虐,喜怒無常,尚還年輕氣盛,怕是不好說。”

“全澔你如此有見地,在宮中做奴才真是太委屈你了。”

“先生,這不是學生有見地,不過為自保而已。”李全澔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飲而盡,“先生,學生先謝過這杯酒,就不多耽擱了。”

“這離天黑還早,難得出宮,怎麼不多坐一會再走?”

“哎,皇上要是找不到人,怕又是一陣雞飛狗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