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實際上是做英文軟體的漢語轉化工作。巨人在做自己的廣告宣傳時,除了漢卡,對電腦主機的宣傳在每一種機型下面都註明'黃金標牌,美國本土主機'的字樣,這已表明在硬體上巨人只是代理商的地位。但廣告的宣傳,不但使社會誤解了,也使巨人公司內部的人錯覺了,以為自己真是一個高科技公司了。〃

在這樣的錯覺氛圍裡,史玉柱的巨人集團的名聲越來越大。盛名之下的史玉柱和巨人集團,不免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錯誤的高估愈來愈同巨人的實際能力脫節。

第二部分 1。史玉柱系(1)

《21世紀經濟報道》說對了結果,卻沒有說對過程。上海華馨當然是史玉柱控制之下的投資公司,但聯結兩者的紐帶卻不是史玉柱擔任的〃顧問〃。實際情況是,史玉柱控制下的上海健特,是上海華馨實際上的出資人。

復出之後的史玉柱,在人們眼中似乎依舊是那個賭性十足,擅長炒作,喜歡用廣告來砸出一個市場的史玉柱,而他對毛澤東軍事書籍的鐘情也讓人們覺得他雖然反省再三,卻仍沒有脫出巨人集團時代的舊窠。2001年,網際網路上甚至流傳著一篇名為《給〃巨人〃史玉柱進言》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作者顯然對史玉柱的反思很不滿意,他寫道:〃作為一個企業家,他在2月24日的'公開反省'令人失望。在坐的另一位企業家毫不掩飾地指出:'花費如此高昂的代價、用了三年的時間,而僅僅反思出這樣的結果,這是令人不可理解的事。'通篇反思史玉柱講了四個問題:投資失誤、資產結構、管理設計和企業文化。除了第一個問題顯出理性思索的痕跡外,其餘均流於瑣碎。比如在講到巨人資產結構的不合理之處時他說'流動性太差、抗風險能力差、應收款太多(3個億)',講到管理設計時說'責權利不配套、管理制度流於形式',講到企業文化時說'不實用、上下級不信任、不敢承擔責任、律人以嚴待己以寬'等等,一串串感性的故事或許增添了演說的現場效果,但是細一思索你就會發現:這些故事幾乎在所有企業都發生過,而把這些故事重講一遍就是史玉柱的反思成果?他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作者似乎希望史玉柱能從理論高度來反省自己的失敗,他認為:〃做企業不是呼嘯山林。因此史玉柱需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沒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組織起一個有效的團隊,正是導致其失敗的最關鍵原因。曾創立實達集團、後又創立新大陸集團的胡鋼對此指出:'制度創新和利益共同體的營造,關係民營企業的生死存亡。'如何把企業的員工納入利益共同體,使其成為穩定團隊結構的基點之一,其中的關鍵就是不斷進行股權結構的再調整。說白了就是用法律的形式確定員工在企業內的利益主體身份,用法律的形式確定錢的走向。'把員工變成你的合作伙伴和拍檔,他們就不會在關鍵時刻離你而去',這是胡鋼對自己兩度創業經驗的總結。〃

作者最後建議史玉柱:〃我們還是有必要向史先生進一言:英雄固然可愛,但時代已經不同。只有重心不斷降低的、嚴密有效的組織才是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史玉柱有沒有看到過這篇文章,已經無從考證。不過,史玉柱顯然沒有把〃制度創新〃和〃利益共同體〃當作抗擊風險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作者發表這篇文章的時候,史玉柱已經著手籌建巨人投資有限公司,打造他的公司體系。在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巨人投資中,史玉柱擁有95%的股份,他仍然牢牢地把控著這家公司和它控股的上海健特。從這一點上來看,在對企業的控制權上,史玉柱似乎和以前一樣,他希望自己的公司是一傢俬人公司,而不是公眾公司。

但是,如果據此說巨人集團的慘敗沒有讓史玉柱真正吸取教訓,則未免小看了史玉柱。在復出之後,史玉柱已經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僅憑激情、創意、拼命加班就可以做到的,當實現一個夢想需要的資源超出自己的能力時,就必須藉助外力。在巨人集團時代以零負債為驕傲的史玉柱、不貸銀行一分錢、全憑自有資金修建巨人大廈的史玉柱已經一去不復返。腦白金時代的史玉柱從一開始就計劃借力資本市場。

2000年9月21日,在上海市盧灣區瑞金南路,一家神秘的公司誕生了。這家公司名叫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就像是巨人投資、上海健特等公司經營範圍的總和,它包括實業投資、電子產品、化妝品、日用百貨、保健食品的批發零售、化工(不含危險品)、生化、計算機、新材料等領域的技術開發、轉讓、銷售、培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