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的幾十年裡,君士坦丁堡教區的地位不斷提升,最終達到了與羅馬教會並駕齊驅的地步。
以羅馬城為首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東方教會,因為各自不同的教會、政治、文化,在教會組織、紀律等方面產生分歧,這種分歧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越來越大,彼此爭論不止。
拜占庭爆發的破壞聖像運動使羅馬教會非常不滿,從而導致拜占庭皇帝和教皇之間兵戎相見。
在老米執政時期,他任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福細阿斯就曾和教皇尼古拉斯一世(Pope Nicholas I)互相開除教籍,史稱“福細阿斯分裂”。
而1054年的這次史稱為“米海爾分裂”的正式大分裂只是以上兩派宗教矛盾積攢到極點的一種釋放。
這只是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分裂,到了15世紀,第二次新舊教會大分裂(又稱宗教改革)中,從羅馬公教中又分裂出信義宗(路德教派)、聖公宗(英國國教派)以及歸正宗(加爾文教派)等等,此後很多小教派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而這兩次大分裂對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影響最為深遠。
1054年的大分裂更加深了西歐國家和拜占庭之間的敵對關係,這種敵對很快便會在實際中表現出來。
【馬其頓王朝末代皇帝們的結局】
下面來看看馬其頓王朝最後幾位皇帝的結局吧:
佐伊死於宗教大分裂之前,即1050年;素有“單獨戰鬥者”之稱的君士坦丁九世死於宗教大分裂之後,即1055年。
三姑娘狄奧多拉終於在姐夫死後獨掌大權,她把被壓抑已久的政治手腕全部爆發出來,挫敗了一起宮廷政變。在她統治之下,貴族們飛揚跋扈的行為受到約束,*之風有所收斂。
牧首米海爾勸狄奧多拉透過結婚選定皇位繼承人,狄奧多拉當時都七十多歲了,而且重病纏身、臥床不起,根本沒時間,也沒心情談婚論嫁。
在牧首的一再勸說以及滿朝文武的壓力下,狄奧多拉從自己的寵臣中選擇了一位擔任下一屆皇帝,他就是軍需大臣米海爾&;#8226;布林加斯(Michael Bringas),是為米海爾六世(Michael VI;1056—1057年在位;又譯作邁克爾六世)。
1056年9月初,狄奧多拉女皇去世,馬其頓王朝因為斷了香火宣告結束。
愚兄不讓女兒們結婚的愚蠢行為斷送了馬其頓王朝,他在九泉之下肯定無顏面對開國皇帝巴西爾一世,也無顏面對打造王朝鼎盛的哥哥巴西爾二世,這兩位巴西爾一定、肯定以及確定會掐死他的。
【科穆寧王朝】
米海爾六世只坐了一年皇帝,就被貴族推翻。
1057年,伊薩克&;#8226;科穆寧(Isaac Komnenos)受貴族擁戴登基坐殿,是為伊薩克一世(Isaac I;1057—1059年在位),開創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1057—1059年,1081年復辟,統治到1185年)。
伊薩克是軍事貴族發動叛亂推舉的皇帝,故而他是軍事派的代表性人物。伊薩克在位雖然只有兩年,但他是個很勤奮的皇帝,堪比雍正皇帝。
剛一登基,他就開始實行軍事派的政治綱領,削弱大官僚以及教會的勢力。這一做法遭到牧首米海爾的反對,伊薩克也不是吃軟飯的,立刻把這位牧首大人打入天牢。
他著手恢復國家經濟,把前幾位皇帝給那些庸庸無能的朝臣分發的養老金全部撤銷。
他還把沿用自羅馬帝國的單頭鷹徽章改為雙頭鷹,以示拜占庭領土的地理特性,即拜占庭繼承了羅馬帝國在歐亞兩部分的領土,同時也表明拜占庭的使命不僅僅是要維護東方的領土,更要奪回西方原屬羅馬帝國的版圖。
要讓日趨沒落的拜占庭完成這一光榮使命相當不現實,能保住拜占庭現有的土地就已經很不錯了。不過我們還是應該為伊薩克的雄心壯志拍手鼓掌,至少他精神可嘉。
在拜占庭滅亡以後,歐洲的兩個大國——俄羅斯和奧地利把雙頭鷹引入國徽,以示自己是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公主後,把雙頭鷹放進俄羅斯國徽裡,以示莫斯科是第三個羅馬。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把雙頭鷹變成自己的王徽,顯示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室的繼承者。德意志地區的一些諸侯也引用雙頭鷹,表明自己和哈布斯堡王室的關係非同一般。另外,後來的巴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