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前出現的鎧甲就會退出歷史舞臺,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每種鎧甲的功能和作用、製作複雜程度和造價不盡相同,所以在中世紀,不同兵種穿的鎧甲型別也有所不同。有時候,騎士身上可能會同時穿多種鎧甲。

就這一問題,我主要介紹以下幾種鎧甲:鎖子甲(chainmail)、鋼板鎖子甲(plated chainmail)、板甲(Plate armour)、軟鎧甲(Gambeson)和鎖子鎧(Brigandine)。

一、鎖子甲:鎖子甲的歷史非常悠久,考古學家們在羅馬尼亞發掘一座公元前4世紀凱爾特酋長的墳墓時,驚奇地發現陪葬的竟然有一副鎖子甲,所以人們相信鎖子甲是凱爾特人的發明專利。隨著凱爾特人向西大搬家,鎖子甲也跟著一起定居西歐。古羅馬是在與高盧人的作戰中初次接觸到鎖子甲,隨後將之武裝羅馬軍團。

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鎖子甲在鎧甲大家族中都佔有重要地位。13世紀,鎖子甲達到巔峰時期,它也從只保護頭部和上身,轉而覆蓋包括雙腿在內的全身。

鎖子甲的製作相當繁瑣,首先要打造大量小鐵環,並將鐵環一個接一個像織毛衣一樣串在一起。這完全是手工活,所以鎖子甲的造價很高。毋庸置疑的是,鎖子甲的保護效能遠遠超過早期的皮甲,而且比後來出現的板甲更靈活。

二、鋼板鎖子甲:鋼板鎖子甲是傳統鎖子甲的一種變形,使用小鐵環把鋼板串連起來,保護身體一些易受傷害的部位,比如裝個護心鏡啥的。

鋼板鎖子甲至少在8世紀就已經成為鎧甲大家族的一員。據記載,第一幅鋼板鎖子甲出現在中東,它最初的作用是保護大腿,也就是俗話說的護腿(Cuisses;這個單詞源自法語的Cuisse,意指大腿),它在中東、中亞、印度、東歐和摩爾人中非常流行,馬木留克軍團的鎧甲就是以鋼板鎖子甲為主。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以後,發現鋼板鎖子甲是個好玩意兒,遂用其武裝軍隊。

至14世紀,鋼板鎖子甲成為傳統鎖子甲不可或缺的補充。到後來,傳統鎖子甲的絕大部分被鋼板所代替。

三、板甲:板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已經出現,當時主要用來保護前胸和小腿。你看到電影裡古羅馬士兵小腿上的護腿和保護兩肩以及胸部的多層甲片了沒有,那就是最初的板甲。但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由於製造多層羅馬甲片(Lorica segmentata)工藝複雜、造價高,板甲一度遭廢棄。

直到13世紀晚期,單層板甲才開始重新迴歸鎧甲大家族,主要用來保護關節和脛部。

14世紀末,歐洲開發出全身板甲,頭盔和護頸的樣式和功能也隨之發展,產生所謂的“紐倫堡鎧甲”(Nürnberg armour)。穿上全身板甲,你就有機會主演《機械戰警》和《鋼鐵俠》了。

當時,歐洲製作全身板甲技術最好的地方有兩個:北義大利,德國南部。因此,北義大利的米蘭生產出別具風格的米蘭式板甲,德國南部則開發出獨具特色的哥特式板甲(特點是騎士的鞋尖超長,作用是為了在衝刺時挑殺敵人)。英格蘭在格林威治(Greenwich)也生產出獨一無二的板甲。

全身板甲十分笨重,戰馬得精挑細選,四腿要有力,否則一個大鐵疙瘩落到背上,非被壓得吐白沫不可。因為全身板甲製作工藝複雜、價格昂貴,所以僅限於上流社會裝備。

自15世紀開始,專門為馬上長矛比武(jousting)和*設計的全身板甲非常流行,據說這種板甲笨重到變態的地步,需要一種專門的小吊車把全副武裝的騎士吊到馬背上。這種板甲在實戰中毫無用處,但上面裝飾著聖經或神話的精美圖案,*和比武時穿上還挺拉風。

隨著火器的發展和大規模步兵作戰的需要,全身板甲的很多部分已變得不再重要。簡化的板甲不僅可以降低造價,而且能使軍隊更具機動性。所有這些部分裡,護腿最先退出歷史舞臺,改成高筒皮靴。如果你看過關於鄭成功的電影,不知道你發現沒有,荷蘭紅毛鬼穿的就是簡化版本的全身板甲——只保護上身,腳上蹬的是高筒皮靴。

到了18世紀,只有指揮官、皇室成員才在戰場上穿全身板甲,因為他們很容易遭毛瑟槍(musket)襲擊。呵呵,外國人也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

四、軟鎧甲:與其說軟鎧甲是鎧甲,不如說是衣服,它是一種為抵抗衝擊力而內裝墊料的夾克。

軟鎧甲至少在10世紀時就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