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戰役成為弗蘭德政治獨立的里程碑,7月11日由此成為比利時慶祝弗蘭德公社的官方節日。
【三級會議】
美男對弗蘭德的統治沒讓青黃不接的國庫發出新芽,他這個窩火呀。
好在美男心裡陰暗,陰暗的人總會從失敗中奮勇爬起,去迎接嶄新的光明。
美男又把徵稅物件鎖定為法國修道士,讓他們交出年收入的二分之一。聽到這個訊息,羅馬教會立時炸了鍋,香火錢也是俺們勞動所得。
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跳出來釋出教令,教會的財產一個子兒都不能交出去,老夫還要和美男大打外交戰。
美男毫不含糊,弄來為數不少的主教、貴族和大富翁,召開全國性會議。
1302年,法國曆史上第一次“三級會議”(Estates…General)在掌聲中勝利召開。
記得中學歷史課本里,講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有一副漫畫,畫的是一個老百姓背上馱著教士和貴族,意指他們是壓在平民頭上個的兩座大山。
教士、貴族、平民分別代表法國的三個社會等級,中學課本里有一點沒有說,那就是,三級在中世紀就已經出現了。
有人說了,大富翁能代表平民嗎?你想想,總不能弄幾個家裡揭不開鍋的老百姓去和政府唱反調吧。
三級會議以後還會經常召開,其目的都是要利用“民眾的呼聲”讓處於危難時的王朝得到正式支援。
有人可能覺得三級會議和英格蘭議會好像、似乎、貌似差不多,其實從本質上來講,二者決然不同。
三級會議不是正式政府組織,在國王徵稅方面沒有話語權,故而沒有資本和國王討價還價。
英格蘭議會從王室會議逐漸演化而成,組織緊密。三級議會則不然,它是一個鬆散的組織,平民和富人與英格蘭下議院不同,沒有真正參與政治的資格。法國騎士仍從屬於上層貴族,而英格蘭州郡騎士則在地方政府中佔據重要地位。
更重要的是,法國貴族和資產階級在發展國民意識方面,遠遠落後於英格蘭。
儘管有如上種種不同,三級會議和英格蘭議會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二者都是封建王朝演進的產物,西歐基督教國家都出現過類似的代議制度,如西班牙的基督教國家,腓特烈二世統治下的義大利,德國各公國,以及歐洲數不清的州郡、公國、公社等等,多如牛毛。
所有嘗試中,唯有英格蘭議會制度得以倖存,並延續至今。不過議會制度不是英國人的發明創造,它是中世紀文明發展趨向的一種特殊體現。(記於《歐洲中世紀簡史》)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那些認為中世紀黑暗無比,歐洲人只知道滿山抓異教徒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中世紀並沒讓文明倒退,恰恰相反,文明這東西在戰火中不斷奮勇前進!
【阿維尼翁之囚】
在第一次三級會議上,美男毫無懸念地得到“民眾”支援。
美男是個很會宣傳的人,他拿著“民意不可違,民意大如天”這柄尚方寶劍,指使首席大臣威廉&;#8226;諾加雷(William Nogaret)宣佈卜老是反對法國教會的異端,這可到好,教皇成了宗教敵對分子,鬧劇啊。
雖說本專業是宗法研究,可歷代教皇都是政治圈裡混大的。卜老繼續接招,他掏出王牌,把美男和諾加雷逐出教會。
沒想到,受美男指使,諾加雷領兵突然闖進阿南伊(Anagni;位於今義大利中部)的卜老官邸。諾加雷態度蠻橫,威脅卜老立馬下課。
卜老眼瞪得跟包子一樣,大聲吼道:“老夫只求速死!”
跟諾加雷一起來的柯羅納(Colonna)勃然大怒,衝上來一巴掌在卜老臉上留下紅彤彤的大手印。卜老直覺眼前金星四射,他年近古稀,差點就此over。這一掌摑事件至今在阿南伊廣為流傳。
卜老遭非法拘禁三天後,獲得釋放。他不堪人格侮辱,一氣之下嘎巴駕崩,據說直接死因是腎結石復發。
從這一刻起,教皇們的命運“飛流直下三千尺”。
幾年後,克雷芒五世(Pope Clement V)當上教皇,美男把教廷強行搬到阿維尼翁(*ignon; 它是西西里王國的采邑),一塊法國領土包圍下的地方。
克雷芒五世也由此成為美男的掌中玩物、政治工具,美男的做法即使長年與教皇作對的德國帝王也會自愧不如,你手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