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一種常見病)在他出生地布拉格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兩年後,他的外甥也即將走完人生旅途。
1380年9月16日,四十二歲的查理五世左臂的毒傷復發,在病床上忐忑不安地經受著人生最痛苦的時段——等待死神的召喚,即使智勇雙全的查理五世也無法抗拒死亡前的陣陣恐怖。
有人問了,查理五世是法國反侵略的英雄,他有什麼好害怕的?
為了支撐與英格蘭的戰爭,查理五世下令徵收重稅,致使老百姓怨聲載道,難道這還不足以觸怒上帝嗎?想到這些,查理五世就不寒而慄,上牙直碰下牙,嘴裡的“小鋼琴”不時發出噠噠噠噠的聲音。
為了死後能上天堂,查理五世下達了投胎轉世前的最後一道詔令——廢除重稅。
重稅是法國政府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礎,怎麼可能廢除呢?查理五世也和獅心王一樣,他的最後仁慈和那個利益至上的時代格格不入,廢除重稅的命令最終未能執行。
查理五世駕崩的同年,他的好搭檔好參謀,同樣為法國反侵略戰爭做出巨大貢獻的格斯克林謝世。
無論查理五世對老百姓做過什麼,也不論重稅是否讓老百姓喘不過起來,我相信,這並非他的本意。
查理五世在位時期標誌著法國在百年戰爭中的抗戰達到一個新高峰,在他和格斯克林努力下,法國收復大片淪陷領土。
不過,天主教大分裂給查理五世的功績簿抹上一個磨盤大的汙點,他是導致天主教國家劃分為兩派、引發更多戰爭的始作俑者,這讓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大打折扣。
【人頭稅風波】
查理五世死後,他的幼子查理六世(Charles VI; 1380—1422年在位)成為法國的新領導。
這時候,英法都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國王都是十幾歲的小朋友。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都由小朋友的叔叔擔任攝政。
查理六世小朋友的攝政是——勃艮第公爵勇敢者腓力(Philip the Bold)。
理查二世小朋友比較慘,他的攝政是愛德華三世的三兒子——蘭開斯特公爵約翰(John of Gaunt),一個壞到出水的傢伙。
約翰早就對王位垂涎三尺,英格蘭國會對此並非一無所知。為避免王叔們干涉國家決策,國會推出一個顧問班子,替理查二世小朋友把握方向,約翰和他的兄弟們沒能在班子裡謀得一席之地。
隨著顧問班子逐漸掌權,民眾對其越來越不信任,最後鬧到班子解散的地步。
既然國會不能勝任輔佐國王的工作,那就輪到國王的叔叔出場了,約翰如願以償地當上攝政,權傾英格蘭。
約翰當然知道在政治上唱獨角戲的惡果,俗話說“秦檜還是三個好朋友”,配合約翰一起忽悠的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坎特伯雷主教西蒙&;#8226;薩德伯裡(Simon Sudbury),另一個是財政大臣兼醫院騎士團分團長羅伯特&;#8226;黑爾斯(Robert Hales)。
正像拜占庭內亂時那樣,歷史上把這三個人為首的新班子稱為“攝政派”。事實證明,攝政派比顧問班子更加失敗。
約翰一上臺就迫不及待地在全國範圍內徵收人頭稅。人頭稅在英格蘭不是什麼稀罕物,自1377年開始,政府就曾以人頭稅的名義兩次強行收稅,這都是百年戰爭惹的禍。
約翰頒佈的人頭稅法令和以前的兩次有所不同,法令裡明確表示:一部分家徒四壁的百姓可以少交些,而其他同樣不名一文的要交全額。
看上去似乎約翰比以往的統治者要有人性,可老百姓們不買賬。不患寡而患不均,分東西是這樣,交東西也是這樣。英格蘭上下噓聲四起,大喊“不公平”。約翰的做法的確令人匪夷所思,要是大家都交全額的不就沒這麼多事了嘛!
約翰對全國的怨聲載道充耳不聞,繼續推行人頭稅,還指派黑爾斯全權負責人頭稅的一切事務。
其實攝政派的算盤英格蘭人都知道,不就是想利用人頭稅巧立名目,往私人腰包裡裝錢嘛。於是,在老百姓心裡,攝政派便和*成了親家。
【勞工荒】
失敗的人頭稅政策成了後來引發農民起義的經濟誘因,導致起義的還有一個社會誘因,那就是勞動力短缺。
勞動力短缺,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勞工荒。
說到勞工荒,還要從殺氣騰騰的黑死病講起。前文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