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嚴遂成曾作《三垂岡》一詩,盛讚其事: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所詠就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英雄傳奇與三垂岡往事。借憑弔古戰場感嘆歷史滄桑,歌頌英雄業績。三垂岡戰役奠定了滅梁之基,常為後人稱道。毛澤東對其父子評價甚高,在評論三垂岡戰役時說:“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並稱李存勖的戰術是:“先退後進”,毛澤東主席非常喜歡這首詩,晚年常獨自吟哦。並說,我現在是“鼓角燈前老淚多”。
得勝之後,李存勖回到了晉陽,便開始了系統的整頓改革。他任命李存璋為河東馬步都虞侯兼軍城使,負責整頓軍紀。為提高戰鬥力,他制定了嚴格的軍律,下令騎兵在見到敵人之前不準乘馬,步兵和騎兵戰鬥部署已定時,必須保持嚴整的隊形和陣式,不得隨意跨越防區地界,以防止發生混亂,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分路進軍時,到達集結地的時間不得延遲,違者斬首。這次改革收到了極大的效果,三軍將士作戰都勇猛向前,以一當百。同時,在政治與經濟等各個方面,也進行整頓。命令各州縣保舉賢良之人充任官吏,罷黜地方的貪官汙吏。同時減輕人民的租賦稅收,撫卹孤兒與老人,為民平反冤獄,嚴厲打擊盜賊。
李存勖身體力行,每當路上遇到飢寒的百姓,就下馬親自慰問。從此,河東地區民心依附,百姓開始安居樂業。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又為李存勖的作戰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txt小說上傳分享
還矢太廟
李存勖將父親給的三支箭供奉在晉陽太廟中,每臨出征,就親往太廟請出一支箭來,放在一個精緻的錦囊絲套裡,命親將揹著追隨自己左右,帶著上陣,以顯示每戰必勝的信心;凱旋之日,隨同戰俘一同獻於太廟,表明完成了任務。這成了李存勖戰無不勝的動力。
虎父無犬子,李存勖在軍事上的才能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他的驍勇善戰也絲毫不遜於李克用。他喜歡冒險搏擊,勇而寡謀,將戰爭看作遊戲,常常隻身衝鋒陷陣,偵察敵情,幾次陷入重圍,差一點被敵人生俘,但卻秉性難改。部將們拼死力戰將他救出,勸他持重,他反說部將們妨礙他大殺敵兵。李存勖在魏州前線,曾率領百餘名騎兵偵察敵情,與5000敵兵殊死搏殺,才得以突圍。進攻楊劉城時,李存勖身先士卒,親自揹著柴禾填平敵軍防禦的壕溝。李存勖一次準備親自出戰時,被義兄李存審勸阻。不久,他趁李存審不在時飛馳出營,邊跑邊對部下說:“這麼好玩的事情那老頭兒居然阻止我。”正因為如此,李存勖才有資格豎起手指自我誇耀說:“我於十指上得天下。”
911年,李存勖在河北高邑與朱溫軍隊展開決戰。由於柏鄉慘敗的陰影還籠罩在心頭,朱溫在進軍路上心情煩躁,以至於交戰之前就殺死了幾個文官,勇將李思安也被斬首。還未碰上晉軍,就有流言在軍中流傳,說晉軍大部隊已經鋪天蓋地而來。朱溫如驚弓之鳥,竟丟下自己的行營大帳,奔逃到棗強駐守,被拒。朱溫惱羞成怒,與大將楊師厚一起攻城,攻陷後竟血洗該城。
李存勖派大將李存審,在夜裡先以數百名騎兵突襲梁軍,朱溫不知虛實,不敢戀戰,火燒大營逃命。驚慌之中又迷失了方向,走錯了路。跑出150裡後才發現。結果被李存勖所部及憤怒的河北百姓拿著鋤頭分而殲之。
高邑之戰,可說是歷史上最窩囊的戰役。朱溫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被幾千晉軍打得落花流水。而自始至終,朱溫都沒有和李存勖的主力交鋒,就這樣屈辱地失敗,覺得十分窩火,致使朱溫連氣帶怕又羞,最後竟至一病不起,在返回途中,於912年,被自己的兒子朱友圭殺死。
朱友圭殺父繼位後,眾兄弟都不服,特別是朱溫嫡子朱友貞,更是打起了“除凶逆,復大仇”的旗號,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問罪,最後殺死朱友圭,奪取了皇位。是為後梁末帝。在五代時期,他是透過兵變奪取皇位的第一個人,從此為以後的兵變提供了效仿的先例。
暫時解除了後梁的威脅,913年,李存勖馬不下鞍,人不歇腳,全力對付幽州。
劉仁恭原是幽州(今北京)節度使李匡威的部下偏將,領兵鎮守蔚州(今河北蔚縣西南),李匡威兄弟內訌,爭奪節度使職位,幽州局勢一片混亂。劉仁恭趁機發動兵變,圍攻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