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到盛唐頂峰,出現了杜甫所說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開元盛世。

序:在千年的永恆與輝煌背後(3)

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繼漢高祖劉邦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在建國之初,他採取了一系列恢復與發展社會經濟的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景象。洪武中期,有一首流傳於江西的民謠,描述當時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景象說:“山市晴,山鳥鳴,商旅行,農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囂隳突不聞聲。”清康熙帝說:“朕觀明史洪武、永樂所行之事,遠邁前王”,併為明孝陵題詞曰:“治隆唐宋”。正是由於明太祖的努力,經過成祖和仁宣二帝的努力,弼成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太平盛世。

康熙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任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樹。他獎勵墾荒,宣佈原明藩王的土地歸現耕種人所有;他鞏固和加強了國家的統一,在統一中國的程序中表現出的雄才大略,與漢武帝、唐太宗相比,一點也不遜色。康熙為清王朝的統治和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時代鉅變,遍地梟雄。在無數英雄崛起的身影背後,造就了盛世中國,大漢、盛唐和大元,開放的明朝和廣袤的大清所體現的堅毅與詳和,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優秀民族之林。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由弱到強的歷史,是一部在變革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突破的歷史。歷史上的傑出人物,總是能在挑戰極限的過程中,站在前人智慧的肩膀上,突破時空的侷限,在前朝的廢墟上,建立一個更加強大的帝國,而帝國的基礎則是民心所向。中國曆來的民心,又都是以國家的大一統為最終旨歸。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因此無不以統一為己任。

二 天下一統

中國的歷史,分分合合,天下一統始終是發展的主旋律。這是由中國的傳統文化所決定的,它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關懷。

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以儒學為主旨構築的,而“大一統”思想就是其核心之一。先秦以來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大一統”思想是中華民族崇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的先進社會思想,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中國人對中國歷史和國家前途的思維模式,也是歷代統治者治理國家、解決天下問題的崇高政治理想。

歷代有作為的君臣士夫,都把國家的統一作為自己追求的理想。奠定中國文化千年根基的、先秦時期的三個大儒孔子、孟子、荀子,都是極力倡導“大一統”思想的先驅。孔子主張,“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為了實現天下一統的“王道秩序”,他不辭辛勞,奔走於各國,雖“岌岌如喪家之犬”,四處碰壁,其猶未悔。大致形成於孔子同時期的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把春秋時期廣泛流傳的、針貶幽王之後的亂世、呼喚統一的詩歌《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收入其中,以寄託人們的家國理想。孟子則在自己的著作中直抒胸臆:“天下惡乎定?定於一!”反應當時人民渴望統一的強烈願望。孟子成為孔子之後儒家大一統思想的代言人,使之成為一代顯學。荀子更是倡導“一統”思想,他說:“四海之內若一家”,“一天下,財萬物,長養人民,兼利天下,通達之屬,莫不從服。”這些聖賢先哲都把追求天下一統作為自己實現天下大同理想的政治基礎。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序:在千年的永恆與輝煌背後(4)

漢武帝明確提出以儒治天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從此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兩千年傳統社會主導性統治思想,民間的意識被統一到儒學上來,儒學是社會倫理的不二標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自覺意識和行為準則。自然,孔子首創的“大一統”思想,便浸潤而為漢民族文化血脈中最澎湃的濤聲了。它不僅深刻影響了幾千年來中國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也推動著中國歷史的波浪式發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遂成為歷代中國人最珍視的格言和國難當頭時的怒吼與最慷慨悲歌的誓詞了。

歷史上的仁人志士,都把國家的統一、“領土”的完整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鞠躬盡瘁,馬革裹屍。特別是在國家被欺辱和長久分裂之後,這種“大一統”的理想尤為激昂,對國家政治命運的關心尤為強烈,對尋求國家興旺發達的途徑尤為執著。

從某種意義上講